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儿童的言语实践活动浅探
范文

    赵云玲

    [摘 要]儿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要聚焦言语形式、创设言语情境、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积淀言语经验,养成表达习惯,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言语形式;言语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43-02

    儿童是一群充满智慧的群体,他们个性独特而又纯真。根据儿童特点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儿童需要怎样的语文?”语文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儿童需要怎样的语文呢?儿童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且是独立学习的成长的个体。他们的言语活动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需要的是有趣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而且还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引领学生进行独特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聚焦言语形式,积淀言语经验

    选入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言语形式。在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抓住典型的语言形象,让学生积淀言语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立足儿童特点,研读多种文体

    不同的写作内容有不同的文体,有童话、诗歌、散文等。这些不同的文体决定它们的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特点出发,研读文本,获得对文本语言真正的理解与感悟。

    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这一课,作者主要以记事的形式表达了吃粽子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而《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则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以及小鱼儿带来的快乐;《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写景文,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时,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提升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发现特色语句,习得言语形式

    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本的语言或者用词精妙,或者形式独特,或者内涵深刻等,闪烁着言语智慧。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发现这些语言的精妙之处,使言语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的《荷叶圆圆》一文,有特色的句子有许多。比喻句——“荷叶是我的摇篮”“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拟人句——“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等,都是文本语言的精华。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课后习题引领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再如,《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有这样的一个句子:“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教学时,教师要从二年级学生的言语表达习惯出发,让学生以方位词加上表达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要求简单,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二、创设言语情境,亲历言语体验

    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体味是需要通过言语体验来实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积极的言语体验情境,让学生和语言亲密接触,感悟语言的形式,体会语言的秘妙,习得语言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一)想象画面,唤醒生活经验

    儿童天生喜欢想象与幻想。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语境中。因此,教师可以从想象入手,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感知画面,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一文有这样的描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把这段话多读几遍。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读着这些句子,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自己好像看到了粽子在锅里翻滚的样子。”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馋猫站在锅边,不停地问外婆:‘可以吃了吗?可以吃了吗?”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吃粽子的,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这些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教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激发出来,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对比品读,揣摩词语表达

    对比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得更真切。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删减、增加、替换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对比入手,引领学生揣摩词语表达,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力。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学生对比品读。如,“……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中的“赶集似的聚拢过来”改为“都赶来了”行不行?这样表达与文本中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经过比较品评,学生就会发现,“赶集似”的这个词语表明花很多,你挨我,我挤你,而“赶来了”只是表明了来得快,不能体现出花多这一特点。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使他们对词语句子的感悟更加深刻。三、着力语言运用,促进迁移内化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文本范例,模仿迁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句子、段落值得学生模仿。模仿不仅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起步,而且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模仿迁移,顺利表达。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文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教学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先引领学生就文本语言进行赏析、品味,感悟这句话表达的内容、方式。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明白了这句话主要写了葡萄颜色的美丽,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描写的。其次,教师鼓励学生仿照着这样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可以以“公园里的花开了……”“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为开头,进行仿写。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再造语境,自由表达

    学生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再造语境,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一文,描绘了大禹治水的经历,让学生明白大禹世世代代受到人们敬仰的原因。读着读着,学生很容易被大禹的精神所感动,产生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可结合教学情境,再造语境,让学生就文本的语言进行表达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大禹啊,你已经三年多没有回家了,你可知道你的……”为开头,进行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以大禹的妻子、儿女的身份对大禹进行诉说。在教师的启发与引领下,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使学生不自觉地与文本内容融为了一体,获得了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立场、心理认知等特点出发,引领学生学习、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责编 韦 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