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指向习作的随文练笔之浅见 |
范文 | 黄孙尖 [摘要]学生们的习作质量与随文练笔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的随文练笔陌生僵化,方法单一,教师应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把随文练笔与单元习作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升随文练笔质量,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统编教材;随文练笔;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6-02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教师虽然也经常引领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但学生在习作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文练笔过于依托文本语境,缺乏创新性。一直以来,在学生进行练笔的时候,教师把关注点都放在了练笔的时机以及练笔的结果上,以至于学生的练笔脱离了文本语境就成了无根之木。二是随文练笔由于缺乏整合丧失灵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练笔各自为政,而不是围绕单元习作要点滚动推进,这就导致学生的练笔难以形成合力,作用也有限。三是过程推进缺乏与单元写作对接。指向习作的随文练笔应把关注单元习作要点与语境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搭建起随文练笔与单元习作要点的无缝对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那么,指向习作的随文练笔应如何实施呢? 一、仿中求变,变中求新 随文练笔是由模仿开始的,但是,并不能一直在模仿階段停留,而应在模仿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与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够逐渐摆脱语境依赖,逐步在单元习作中入户,扎根,开花,结果。 (一)依托语境的变化练笔 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的时候,要有“仿中求变”的思想意识,而不是只让学生们单纯机械的模仿。如果学生不能摆脱依赖语境的局限,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难以真正得到提升的。因此,“仿中求变”的练笔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模仿的时候为自己的语言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比如,在童话故事续编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增添一些新的角色,以促进情节的变化与延伸,从而使故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在学生们练笔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新意。 (二)摆脱语境的迁移练笔 统编版语文教材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种类型,在精读课中需要教师的精教,细读;略读课文则主要鼓励学生们自己读,并把自己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这种教学理念不光适用于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于随文练笔的教学。如在学完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这篇例文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迁移性练笔训练,以《我家的小猫》为题目进行练写,着重让学生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小猫的外形和有趣的事情的描写上;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以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白梨》为题目进行练写,着重鼓励学生们把白梨的颜色、形状、味道写清楚。这样的练写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逐渐摆脱了语境的依托,有助于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自主创新的独立练笔 创新是习作的生命;那么,在学生的写作中,如何创新呢?可以采取“借内容而变形”的方法,也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采取变式表达的形式。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课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现在完整地保存在故宫的博物院里。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提取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进行创新性练笔,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单篇,走向多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特意编排了习作主题单元,习作单元要真正发挥其教学价值,离不开随文练笔。 (一)围绕文本的单篇练笔 围绕单篇课文的练笔,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以文本内容为凭借,习得表达方法。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中,随文练笔的观察与表达点有两处:一处是翠鸟的外貌描写;一处是翠鸟在捕鱼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动物观察描写的方法,先让学生们明白作者在描写翠鸟的时候,是抓住翠鸟外形最突出的部分来描写,而不是面面俱到。然后,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在随文练笔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小动物的外形以及它的一连串动作的描写上。 (二)多篇文本的整合练笔 多篇文本的整合练笔主要是指精读课文,习作例文,随文练笔,习作补充练笔等的有机融合。教师应明白,精读课文这个范例是为了让学生进入习作情境,习得表达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中的随文练笔就是学生在阅读精读课文基础上的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则是对精读课文中体现的习作方法技巧的具体化展现;补充文本则是在学生习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这样的练笔形式符合学生们接受认知事物的规律,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难度,促进了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 (三)多元文本的发散练笔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学生随文练笔的时候,如果按部就班按照文本的顺序展开教学,很容易出现学生们表达雷同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多元构思的方法,以提升学生们表达的独特性。以《搭船的鸟》一课为例,在学生对搭船的翠鸟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其他的鸟.然后再由其他的鸟过渡到交流平台中写其他熟悉的小动物,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本单元习作例文后的要求,写一写“我”与熟悉的小动物之间的事情,体现出“我”与动物的情感。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双重提升。 三、依托文本,恰当对接 对于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按照教程的编排按步推进,那么,对于非习作单元的课文来说,教师义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推进,展开与落实呢? (一)明确单元目标,进行分工式练笔 所谓分工练笔,就是指把单元习作要点与所学课文对应安排以及对同一要点的多侧面练笔训练。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燕子》《荷花》两篇课文时,教师就要在学生们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习作的训练点进行明确分工,让学生思考,从《燕子》这篇文章中明白在写我熟悉的小动物的时候,侧重点应写些什么内容,使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的特点;对于《荷花》这类描写植物的文章来说,则是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荷花特点进行描写以及运用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显得更生动的特点。只有这样,对于应写什么都要进行明确分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写的质量。 (二)呈现习作过程,采用叠加式练笔 所谓叠加式练笔,就是指在每篇课文练笔以及准确把握单元知识要点的基础上,以某篇课文为起点,整合单元目标与其他语文要素推进,以提升学生练笔的质量。如在写《这儿真美》这样的文章时,首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先把自己想要向别人介绍的地方说一说,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南沙群岛》《海滨小城》这几篇课文读一读,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阅读提炼出“抓住景物特点,每一段话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最后再尝试写作。这样经过多次整合以后,学生们对要写的内容基本上能达到心中有数,下笔如有神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随文练笔是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服务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观念,要有仿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意识,并注重与单元习作主题相结合,这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责编 韦淑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