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
范文 | 杨变楠 【摘要】目的 脑梗死症状采取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2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34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更高,具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88.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呈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死症状采取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自主生活能力,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康复综合治疗;针灸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2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致死率得到显著降低,但仍存在着很高的致残率,会使脑梗死患者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并在不同程度上,缺失神经功能,出现精神障碍。临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保留残存功能是其最大目的,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本次实验主要对脑梗死症状采取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2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4例患者中,包括男69例,女65例;年龄44~80岁,平均(60.27±2.35)岁;观察组134例患者中,包括男70例、女64例,年龄43~81岁,平均(61.30±2.48)岁,研究资料比较,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主要通过给予脱水剂、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1个月为治疗疗程。②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应用观察组患者。首先,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通过对康复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康复治疗效果。应用变换体位与不良肢体位于软瘫期患者,被动开展关节活动,简单活动开展于床上,进行搭桥练习。患者还应进行日常生活锻炼。打破共同运动是痉挛期的主要模式,逐渐有效降低患者肌张力,使其痉挛得到缓解。根据患者目前的康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确保合理的训练时间,1个治疗疗程需进行10次治疗,每组研究对象均需进行3个疗程训练。其次,进行针灸治疗。需进行针灸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中渚穴、后溪穴、髀关穴、太冲穴以及解溪穴等,所有穴位均属于偏瘫侧穴位,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穴位,与电针加以配合进行针灸治疗,治疗方法还包括头皮针治疗,主要运用焦氏头针,根据病人情况针刺头皮运动区或感觉区言语区等,1天治疗半小时,1个治疗疗程需进行10次治疗,每组研究对象均需进行3个疗程训练。第三,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给予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的患者心理康复指导,依据患者病情特征、文化水平、家庭背景以及理解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给予适合的康复方法,比如讲解病案、家庭支持、情感支持、转移注意力以及个体化疏导,舒缓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康复,给予30天干预。第四,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在治疗中通过微型电脑超声波给予 NBE 信号,并借助电子生物反馈系统,实现功能性电刺激,对外周神经传导进行有效维持,1周治疗1次,1次30分钟,治疗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显著。②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判定标准分为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显著进步+进步)/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测评实验数据主要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学,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值为t,用百分比表示治疗患者总有效率。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更高,具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88.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呈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结 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越早介入康复治疗,重建神经功能的效果越好,早期康复治疗是在脑损伤后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具有代偿能力,其功能具有重建能力 [2]。针灸治疗是通过对瘫痪肢体穴位进行刺激,充分发挥出活血化瘀的功效,刺激形成肢体运动反射,有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3]。本次实验通过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降低患者致残风险、改善运动功能。心理康复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建立康复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4]。本次实验表明,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32±1.57)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45±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5%,明显低于观察组97.01%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比较,呈统计学参考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梗死症状采取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自主生活能力,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 ? 俊,雷 ? 迈,朱林平,等.肌内效贴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4(6):95-95. [2] 宰风雷,邬瑞兰,郭丽云,等.脑反射治疗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后循环脑梗塞患者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21(1):128-129. [3] 余 ? 凌,王玉娇.针灸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ES、hs-CRP水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12-15. [4] 冯 ? 祺,赵劲松.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