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寻策略,畅享美景
范文

    侯祥敏

    [摘要]写景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如何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學习这类文章呢?教师可关注学习的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本,聚焦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明确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生感悟文本;迁移模仿,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语言。这样,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风景,畅享美景。

    [关键词]写景文;类文章;教学策略;迁移仿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32-02

    写景文,顾名思义,就是以描写风光景致为主的一类文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的文章。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那如何带领学生人情人境地学习这类文章呢?

    一、读文,聚焦特点临其境

    (一)抓特点

    阅读写景的文章,先要弄清楚写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如,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这样进行探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九寨沟》描写的自然风光。首先,我带领学生找出文章写了哪几种景物。这里最难弄清的就是湖泊,因为湖泊是分开写的,中间还隔了一个原始森林。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清楚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相机涂抹相应的色块。这样,学生对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等几种景物就一目了然了。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插人云霄、银光闪闪、清澈见底、五彩缤纷、蔚为壮观”等关键词,交流对这几种景物特点的认识。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异兽珍禽这个内容。首先,我让学生找出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于是,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等一一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其次,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特点展开学习。我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羚羊善于奔跑?”学生既会联系“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密密的丛林中”这个句子进行体会,也会抓住“窜”字进行感悟。而对大熊猫一段的学习,我结合它吃竹子、睡觉、打滚等视频,让学生理解“憨态可掬”的意思。这一难点的解决策略,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理顺序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写景文都是言之有序的。当描写的景物不止一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作者的表达顺序。写景文一般按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和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顺序进行描写。按方位顺序写的,如《天安门广场》一文,就按广场北端一天安门前一金水桥两旁一广场中央一广场南端一东西两侧的顺序进行介绍;按时间顺序写的,如《西湖》,先写白天的西湖再写晚上的西湖。而《黄果树瀑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教师先请学生交流课前从文中找到的涉及作者观察点的句子。然后,在屏幕出示: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

    “透过树的缝隙……”

    “我们循着石阶一直往下走,来到谷底……”

    “我们离开潭边,登上平台……”

    在学生对作者的观察顺序有了总体印象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几个句子凝练成四字小标题:“进人景区一透过树缝一来到谷底一登上平台。”这样,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景,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这种写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并不急于告知,而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发现、思索、概括,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移步换景这一写作方法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心底。

    《烟台的海》是按季节顺序写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作者却把冬天的海放到了最前面,这是为什么呢?教学时,教师可联系课文的第一小节来谈一谈:“中国的临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在一年四季的景色中,冬天的海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这样,学生就可以全心投入对冬日凝重海景的学习中。

    (三)知详略

    当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同时描写几个景物的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详略了。如,《九寨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四种自然风光。在教学时,教师往往能够让学生去发现:哪些景物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简略。如果教师解读文本足够仔细的话,就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详写湖泊和瀑布,略写雪峰、森林呢?”在交流中,学生就会明白:湖泊和瀑布的共同点是都有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有了水,九寨沟才有魅力。事实上,湖泊和瀑布也是九寨沟最美丽的地方。所以,作者选择哪些景物进行详写,是有讲究的。

    二、明法,循序渐进设梯度

    研究表明,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写景文的学习也应如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如,《田园诗情》一文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极为优美的风光。作者通过对富有情趣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家畜等进行描写,展现了荷兰白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通过对挤奶、运奶及周围情景的描述,展现了荷兰夜晚的宁静安详。放眼全文,都是对景物的直接描述,作者是置身其外的。这是四年级的课文。它与六年级《草原》一文的描写有所不同。《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在描写草原美景时,除了直接描写草地、小丘等美景外,还有作者的感受穿插其间:“……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先引导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和抒发感情的句子,再细细揣摩体会。这样,在写作写景类作文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人自己的感受,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第二学段的教材选择的写景类课文往往较为简单。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描写了天空、小河、原野三个地方的秋景。这三个地方,观察的角度相同,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是作者看到的景象。这三个地方,作者分三个自然段来写。这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也相同,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进行构段,分别以第一句“天空一碧如洗川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总写,再分写。第三学段的文章则逐渐丰满起来。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为了表现瀑布的雄伟壮观,不仅写了瀑布的形态宽,还写了它的声音响、气势大。作者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几个角度进行觀察;同时,对景物特点的描写也不是直接言明,需要学生去仔细阅读文本,在字里行间去体会感悟。

    三、模拟,学以致用练仿写

    写景类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学法指导,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美读的同时,获得写作方法的综合训练。

    如,《九寨沟》一文,描写异兽珍禽一段的文字很有特色。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学完内容并了解本段采用的抓特点、妙用词、巧修辞的写作手法之后,出示了一段介绍九寨沟的文字。同时,引导学生说:“九寨沟里的珍稀动物资源比较丰富,170种鸟类中这里就有141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就有17种。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的是异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里的珍禽。”接着,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天鹅、红腹锦鸡,绿尾虹雉、鸳鸯蓝马鸡等几种鸟类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学生对此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时,教师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一句:“也许你

    于是,颇有意趣的句子就产生了。

    “也许,你会在不远的湖面上看见一对美丽的鸳鸯,它们体态玲珑,羽毛绚丽,悠闲地游在静谧的湖面上。”

    “也许在密林深处的湖泊中,你能看到一只优雅的白天鹅,正栖息在碧蓝的湖面上,惬意地欣赏着美丽的风光。”

    教师特意将几个学生仿写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句。学生欣喜地发现,他们也可以写出美妙的文字。这时,教师进行追问:“九寨沟里有300多种动物。为什么作者偏偏只选择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这四种呢?”经过一番比较和思考,学生发现作者选择这几种动物的秘密。金丝猴和大熊猫都是国家一级保动物,尤为珍稀,所以选了这两种;写羚羊的原因是因为金丝猴体态粗壮,而羚羊则体型瘦长善于奔跑,两者形成对比;写小熊猫是因为先写了大熊猫憨态可掬,所以再写一下小熊猫的可爱,有大有小,让人觉得较为完整。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原来作者每写一种动物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语言十分特别,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字数整齐中又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在学生体会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对某种景物进行仿写。于是,有的学生写道:“黄山石千奇百怪,它们或屹立,或倾斜,或端坐;或凹,或凸,或俯;有的状如天狗望月,有的形似仙女弹琴。”……

    总之,在教学写景文时,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自由地循着文字深入探究,放飞想象,从而“看见”风景,也要渗透学法,了解文字背后的秘密,让风景在学生的脑海里由远而近,渐渐明晰起来、生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最终走进风景,并学会欣赏风景,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