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学科整合的策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范文 | 蒋煊 [摘要]学科整合能让语文教学走向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理想境界,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选择整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实践,同时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以优化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全面、立体的认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整合策略;语文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34-02 语文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应在母语的大环境中浸润,在学科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削弱了其整体性的特点。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要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为教师实施学科整合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让语文教学逐渐走上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理想境界。 一、根据学生发展,选择整合策略 学科整合的目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互动、互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应该关注学生的起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陈钰玉语)。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其内在规律,学科整合要关注学科教学的特点。只有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才能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荷花的美。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虽然表面上能达到这一目标,但学生对荷花的感知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学生不能用语言描绘他们丰富的想象,他们对荷花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不能在语文课上完成,因此笔者进行了学科整合,邀请美术、科学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学。 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容量,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但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进行跨学科整合。如,《荷花》一课同美术、科学具有相通性,比较适合进行整合。在整合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遵循事实、有效的原则,对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认真研究,看其是否能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或知识是准确无误的,不能为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形式而随便选择整合内容,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策略的选择只有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整体考虑,才有利于学生享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品质,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使学科整合教学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开展课堂实践,运用整合策略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科整合,使语文课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苏教版三年级的《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选择策略,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荷花的美”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荷花有所感知,但只是碎片化的、肤浅的,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统整。为此,我邀请美术、科学教师集体研讨,说明自己的教学设想,整合三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荷花。这样,促进了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1.美术课通过教画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使荷花的美具体化、形象化。 (1)多媒体展示《出水芙蓉图》等名家画作,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绘画特色等方面进行欣赏,感受荷花之美。 (2)以绽开的荷花为例,教师示范作画,请一两名学生为这幅画涂上色彩。 (3)出示教师事先画好的各种姿态的荷花,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种姿态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4)反馈评价,同时渗透画法指导,引导学生课外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荷塘边写生,交上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2.科学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了解莲、藕等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荷花的感性认识。 (1)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入课题,借助视频演示荷花的生长周期。 (2)通过显微镜,观察荷花花瓣表面的蜡质和突起,教师讲解其保护作用,以破解“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3)学生展示和讲解课前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知道荷花浑身都是宝。 (二)整合资源,优化学讲课堂 语文课上整合学科间共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初步体会描写荷花的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具体这样展开教学过程。 1.以美术课上画的荷花和科学课上的探究结果导人课文,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2.品读欣賞姿态美。出示学生在美术课上画的荷花图,结合第二自然段具体的语言描写,抓住“挨挨挤挤”“冒”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发现、品味荷花独特、诱人的姿态美。 3.朗读感悟想象美。在自主先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先鼓励学生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写得美的句子,说说喜欢理由。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原来的画作进行补充或修改。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作者对荷花细腻、真实的情感。 4.探讨体会内在美。借助科学课上的知识了解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结合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并以“我心中的荷花”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这样,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并形成整体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三、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整合策略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当前,很多教师都有“各扫门前雪”的思想,以为只要尽心尽责地完成了自己担任的这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即可,其他学科与自己无关。这种“单兵作战”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各科知识的交叉点被重复学习,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宝贵的学习时间。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固守学科的壁垒,而是要打开学科的边界,走向学科的综合,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边缘地带进行知识探险。”(余文森语)语文学科虽然有自身的特性,但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如,学生无法有用语言准确地描绘他们丰富的想象,而绘画却可以放飞他们的思维;对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理解,可引导学生用科学进行验证…… 现在,基础教育正迈人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各学科之间互相协调、优势互补,形成育人合力,构建育人新生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协调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新渠道。 (二)保持本色是核心 学科整合,一定会遇到语文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的碰撞以及各种困难。无论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功能多么强大、优势多么明显,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语文本色,防止舍本逐末,需要找到艺术与心灵、文字与心灵的契合点来展开教学”(徐丽华语)。《荷花》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荷花的美”,整合的学科应突出这一重点,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抓住美术、科学等和语文学科的共同性展开教学。 (三)评价反馈是保证 整合后的教学,各科教师在课堂上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但作为学科整合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评价、反馈,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从精神状态、参与程度、参与效果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形式有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定量满分100,学习结束后由教师、同伴、自己分别进行打分,最后取其平均分;定性评价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分为“我眼中的自己”“伙伴眼中的我”“老師的话”三部分,对被评价者做概括性的描述或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在所有学科的学习活动结束后,笔者把每个学生的评价表收集、汇总,进行总体评价。 2.学习成果展示和颁发奖状相结合 及时反馈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把成果展示的过程构建成为互动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荷花诵读会”“荷花小画家”“荷花作文秀”等方式把学生在语文、美术、科学课上的学习成果及时呈现出来,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表彰。通过展示,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增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科整合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应该用多元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 总之,学科整合教学能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钰玉:协同教学·意蕴与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自社,2018.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徐丽华:小学主题式学科融合课的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责编 韦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