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注重语言积累,让言语运用素养落地生根
范文

    暨艳娟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词语学习、比较朗读同类文本、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关注不同文体形式的表达风格等方面进行训练,让言语运用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语言积累;言语运用;词语学习;比较朗读;表达形式;文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48-02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文本,关注语言习得,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语言规律,提升语言智慧呢?

    一、借助词语的学习习得语言

    我们都知道,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是词语,语言表达得选用恰当的词语。所以,借助词语的学习可以习得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储备知识的欠缺,对文本中出现的比较生涩的词语理解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及时关注,帮助学生解除疑惑,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为学生打好了语言的底色。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里的“垂”值得细细推敲。理解这个词语时,可以先把它和“掉下来”进行比较理解,让学生明白“垂”说明风很大,蜘蛛以很快的速度逃走了,很害怕;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可以垂下来的,练习用“垂”字说话。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辨析词义,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才能够精准用词。

    再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可恶”一词,如何借助这个词语来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呢?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我们来关注一下。

    (课件出示“可恶”,生齐读)

    (课件出示蚜虫图片)

    师:蚜虫危害很大,它专吸植物叶子里的水分和营养,是一种害虫。如果你的身上有那么多的蚜虫,你有什么感觉?

    生1:非常难受。

    生2:全身又瘁又痛。

    师:棉花姑娘特别厌恶甚至是恼恨蚜虫,因此,就说“可恶的蚜虫”。

    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让你感觉可恶?

    生3:可恶的老鼠。

    生4:可恶的蟑螂。

    生5:可恶的蚊子。

    (课件出示上述词语,学生齐读积累)

    在理解“可恶”一词前,我先创设情境,出示蚜虫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可恶”的意思;然后,在学生对图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说。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使之学会了准确地运用与表达,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在比较、朗读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因为,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于大脑中,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发现,从而习得语言。

    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一課时,我把朗读的重点聚焦在分角色朗读上。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疑问句。这里先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再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氛围,另一方面借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什么“数不清”,什么是“飘落”。此时,学生话如泉涌: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头发,飘落的树叶、飘落的雪花、飘落的花瓣……

    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习得语言。比如,《亡羊补牢》中养羊人说的一句话:“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我在教学时,出示了另~句话:“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的,他们对课文中用反问的句式来加强情感的表达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再通过反复朗读,作者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对不同句式表达的一种储备。这样,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提高了,在今后的语言表达上就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又如,学习《小毛虫》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时,首先,教师通过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引入,再以“可怜”一词展开教学。教师出示句子:“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引导学生在感受小毛虫的可怜的同时,关注“既……也……更……”的语言表达形式。然后,教师出示写别的昆虫的句子:“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采取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就能更鲜明地体会到不同语言的语气和情感。之后,教师让学生用上刚才的句式进行说活练习:大大小小的昆虫,既( ),也( ),更( )。这样,从对比朗读中抓语言形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习得语言

    阅读仅仅局限于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层面,这还不够。学生只有学了会用,学了能用,他们的言语素养才能切实提高。像“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语言训练,就非常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借助文本语言图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就是对课文语言的迁移内化。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第一自然段是描写荷叶的,课文是这样写的:“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而我们平常一般是说“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我在教学时,关注到这里连用了两个词“圆圆的”“绿绿的”。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好这句话,特别关注这两个叠词。在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之后,结合课文插图,我又让学生观察池塘里的其他事物,再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比如:荷花( )的,( )的;水珠( )的,( )的……这样的设计,既是对文中句式的仿说,又是对叠词的拓展运用,更让学生学习了句子表达的多样性,习得了语言。

    统编教材中很多课后习题设计都是很好的言语运用练习素材,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的课后练习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教师在教学时,千万不能忽略这个训练点。此练习设计主要是文本中句子写法上的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内化这种表达方式,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的有效途径。

    四、关注文体形式的表达风格习得语言

    不同的文本范例,语言表达形式是不一样的,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借助文本的语言图式,引导学生书写生活、表达情感,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

    比如,儿童诗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有着丰富的想象。《彩色的梦》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作者大胆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针对这一目标,我做了以下设计。

    1.设疑激趣,感知诗意

    (1)彩色的梦可能是怎样的梦?

    (生交流说)

    (2)“我”有哪些彩色的梦?

    (生带着疑问通读全诗)

    2.借助插图,想象梦境

    (l)你看到了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生圈畫重点词,继续品味诗歌语言)

    (2)想象:“水果香”“季节风”可能画的是什么?“紫葡萄的叮咛”又会是怎样的画面?

    3.挖掘文本空白,补白想象

    (l)彩色的铅笔为什么会画出这些景物呢?(出示课件)

    ______的铅笔画了______ ,因为这样小朋友就可以______0

    (2)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原因吗?

    4.激发想象,书画梦境

    (l)彩色的梦不仅只有这一些,她或许还是这样的,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串的葡萄大朵的向日葵大个的苹果……)

    (2)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梦,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在儿童诗教学中,有以下一些环节需要做到位:阅读感知(初步感知整体美)——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精读品味(鉴赏意境美)——有感而发(享受创造美)。

    又如写景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擅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再进行词句的理解和扩展训练,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我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的第四至第七段时,先以“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这一问题切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发现春天藏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里。然后,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为后面让他们仿照说“春天是什么样的”做好铺垫。接着,我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讲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尝试着找一找规律,并仔细揣摩和领悟,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言语模式。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语言的海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落地生根,开出灿烂之花。

    [参考文献]

    [1]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张燕.语文课堂语言习得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10).

    (责编 刘宇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