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非线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多点渗透 |
范文 | 郑竹清 [摘 要]非线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多点渗透,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设定非线性教学目标、关注非线性教学过程、创新非线性教学训练,这些都能够形成崭新的教学点。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做出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线性思维;多点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61-02 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是不同的思维呈现形式。所谓线性思维,是指对事物的抽象思考,呈现片面、直线、直观的特点;而非线性思维,是与常规思维不一样的思维,带有直觉的含义,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非线性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自由,这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思维模式。非线性思维带有开放性、独立性、自由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有重要帮助。 一、设定非线性教学目标 设定非线性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动态目标、灵动性任务设计的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走出惯性思维的束缚。 (一)设计动态目标 传统教学中,线性思维特点极为鲜明。教师在具体施时教,要求学生要达成统一的学习目标,并为思考问题设定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这些无疑都限制了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将语文学科教“死”了。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意识,教师要围绕学生进行课堂设计,在目标设定上需要体现动态性、分层性,并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做出不同的目标设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用定性或定量的形式,体现设计的明确性,但非线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则追求动态性、模糊性,教师要对教学制约因素有充分考虑。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对话描写;理顺主要情节。在这些目标设计时,教师没有给出定量设定,也没有做出细化处理,这样的目标便具有非线性特点。朗读课文、关注对话描写、梳理主要情节,都是比较模糊和笼统的设计,教师在教学执行阶段可以随时做出调整。 (二)投放灵动任务 非线性教学目标筛选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调研,给不同群体学生投放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最为科学的安排。学生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兴趣取向等都呈现差异性,对语文学习的诉求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为不同群体学生做出针对性投放,能够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 如《匆匆》是一篇小品文,是对时光流逝的有感而发,教师在阅读任务布设时,充分考虑了非线性操作的诉求。“作者将时间流逝进行形象化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心理触动。如果让你来形象地表达珍惜时光的意思,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学生接受这个学习任务后,都能够自主思考,并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展示。有学生以诗歌形式展示,有学生选择朗诵名人名言,还有学生利用唱歌的形式来展示……多种形式的集中展示,将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教师为学生布设的任务带有开放性,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体现了非线性操作特点。 二、关注非线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走出传统模式,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情境创设时要引入开放意识,充分利用教学生成进行环节调整,以便形成非线性教学契机。 (一)开放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建立非线性思维意识,以更为开放的姿态,为学生准备更为灵活、自由的学习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生动讲解,进行媒体展示,指导学生展开事物观察、演绎展示、角色诵读等,都属于非线性教学设计,其助学效果呈现出个性差异性。 教学《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对应阅读,并说说这些图片的表达意义。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图片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个性理解给予更多鼓励。學生借助图片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在不断的融合性思考中形成了学习认知。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阅读答案,就是要体现非线性特点。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不应给予更多限制,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想象,这样他们才能形成个性化阅读认知。 (二)抓住教学生成 教学生成无处不在,其助学效果更值得期待,教师合理利用教学生成展开教学调度,属于非线性教学设计。因为教师已经习惯了“走教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打破常规,利用教学生成展开教学调整,这样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 如教学《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大多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但有个别学生反映:我们对当时的历史不熟悉,很多话看不懂。教师获得这个信息后,快速做出回馈:“你们看过八路军、新四军打鬼子的电影吗?如果让你讲述战争故事,你会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有哪些新认识呢?”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快速行动起来,结合一些影视片段,讲述抗战故事,思想认识逐渐走向了深入。 三、创新非线性教学训练 创新非线性教学训练,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一些选做的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践,在不断创新体验中形塑学科能力。 (一)投放选做作业 语文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想引入非线性教学理念,就要对教学训练任务进行改变,多为学生布设一些选做性任务,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训练,这也是分层教学极力倡导的。教师不设定所谓的“标准答案”,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能够给学生提供自由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时,学生经过阅读,理顺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对文本主题也有了一定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任务:其一,作者在回忆时,很多细节描写都很精彩,选择一段进行语言鉴赏。其二,你的童年有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用习作的形式讲述出来。其三,你阅读过类似的故事吗?可以介绍给大家。三个任务任选其一。面对这样的任务,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训练活动顺利展开。 (二)激励创新训练 语文学科教学训练离不开听说读写思,教师在具体组织时,不妨给学生设定一些实践性训练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深入研究,在不断创新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借助教辅材料顺利完成了任务。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太过呆板,教师还得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操作的机会:同桌两个人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现场演绎这个情节。学生心领神会,大多选择演绎形式来展示,也有学生选择辩论形式,还有学生利用哑剧形式来展示,将训练推向了高潮。 非线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全面渗透,体现了主体教育意识的落实,教师围绕着学生主体展开具体设计和调度,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契机,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旺盛生命力。 (责编 刘宇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