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文化瑰宝 赏文化精粹 |
范文 | 叶丽敏 古诗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人的古诗都是五千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因此,创新初中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对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语文的古诗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古诗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体把握,抓住媒介。找出“诗眼” 由于古诗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所以古诗的语言具有较高的个体性特征,常常使用比喻、通感和双关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让人感觉到古诗的含蓄和朦胧美。其中,一首古诗的灵魂就是“诗眼”,所以当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住一首古诗的诗眼,便能够深入理解整首古诗的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抓住媒介,全面感知整首古诗的诗题、了解古诗作者的生活背景、览读全诗、思考分析后面的注释等,准确找出整首古诗中最凝练、最精神和最准确的字句。通常在一首古诗中,诗眼主要存在于中心句或者是标题上,常常是以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式存在。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是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凋谢,充分抒发了词人当时的感伤情绪。其中,通过深入分析,便能够理解整首词的开头两句主要是描写了一种抑郁的情境,在夜晚来临的时候,风雨突然来临,而惆怅的情绪让人感到烦恼,于是便选择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在一觉醒来之时却发现酒意并没有完全消尽。在这首词的三四句中,主要写的是词人正处于朦胧的酒意之中,却依然记得昨晚的风雨,心想是否摧毁了园中的海棠?便深情款款的问道正在卷帘的侍女,而侍女却漫不经心的说道:“海棠依旧”。这时的女主人却不无嗔怪的连聲说道:“知道吗?知道吗?”随后便道出了整首词的中心句:“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简单的字看似普通,但是却在经过李清照这么一组合之后,便增加了整首词的色泽和韵味。虽然只是描绘风雨之后的海棠树,但是却蕴含着词人的一层情意,让词人的惜春怜花情绪达到了高潮。同时,在对无限春光留恋和惜别的过程中,寄寓着词人对自己的青春即将逝去的烦闷情绪。从这个角度便能够看出整首词的这一句就是情景交融的彩笔,也就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所以便成为了后人广为传颂的佳句。 二、教师启发。创造媒介,感受古诗的意境 作为宋代的文坛领袖苏轼曾经评论过唐朝大诗人王维:“味摩话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话之画,画中有诗”。便可以清晰的看出诗与画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古诗与画能够相互融通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这两者之间都共同存在着审美特性,即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等。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必须将韵律美、色彩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不但要注意诗歌的韵律美,而且还需要充分重视诗歌的意境美,为学生创造学习媒介,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 例如,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一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这样当诗人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的图像有效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整首词的意境。如果古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创作的诗歌意境也就不相同。因此,在初中古诗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整首诗歌中提炼重要的信息,以便能够快速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 三、反复吟诵,巧用媒介,品味古诗的语言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古诗又是由最精炼、最优美的语言组成。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诗的语言,反复吟诵,巧用媒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独特美,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从而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灵活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古诗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劳动,也就是古代人民在开展劳作的过程中为了将节奏和劳动激情有效结合起来的重要产物,主要讲究一种韵律和乐感,以及平仄交错。所以我们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便能够朗朗上口,能够让人真正感觉到悦耳J顷畅的音韵美。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便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的音韵美、色彩美和结构美、意境美,促使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古诗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县高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