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诗词赏析的四个步骤
范文

    谢华林

    由于古典诗词创作时间距今久远,学生对其时代背景和作者不够了解.更由于诗词处于文学作品的顶峰,学生难以窥其真容,故而学生解答诗词赏析题难度极大。今以《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为例,谈谈诗词赏析答题的四个步骤,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瞒兴祖蓟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一、通读全篇,整体感知

    拿到一首诗或者词曲,我们先要完整地阅读它,并从一些大的方面了解它。

    1.體裁.这是一首词,分上下两片。词牌是《减字木兰花》,简称《减兰》。题目是《题雄州驿》。

    2.风格:慢词。但本词明显带有一些壮词的色彩。这应该与作者写此词时的遭遇有关。(很可惜,宋代似无创作壮词的女词人。)

    3.作者:从【注】②可知,作者是官宦之女,她的父母兄弟都在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她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此词,题于雄州驿。

    4.写作背景:由“靖康”二字可以推知。

    5.大体内容作者写被掳北去途中所见所感。

    二、细读精研,博采信息

    诗或者词曲蕴含的信息是很丰富的,我们可以通过细细地阅读,精准地分析,一一加以采集。

    1.信息来源:词牌、词题、(词序)、词句、词注。

    2.1言息内容:

    (1)词牌与词的内容本无太大的关联,但联系作者署名的方式,我们能感知作者是一个仰慕花木兰并以父为骄傲的女子形象,她虽落难,但无畏、不屈。

    (2)词题中“雄州”之“雄”,似隐含作者的悲愤之情。

    (3)上片写实。有两个时间点“朝”和“月”(即夜晚)。有一个事件“去”,即众多被掳女子包括作者被押解乘车北去。有四个画面①横度的朝云②水流般的人流③白草黄沙④月下由三两人家组成的孤村。有一种声音“辘辘”作响。这是作者所见之景,那么压抑,那么荒凉,那么孤凄!既暗示当时突变的政治风云,又渲染作者内心的极度悲哀与无奈。这是融情入景。

    (4)下片直抒胸臆。首句紧承上片写飞鸿头顶掠过,巧妙过度。然后写不分昼夜的“万结”之“愁肠”。最后写“渐近燕山”时“回首乡关”,想到难有归期,以虚设未来作结。

    (5)表现手法:

    ①比喻:“辘辘车声如水去”,以“水流”喻“北去之人流”。

    ②虚实相生如上片的写实与末句的虚设。

    三、准确审题,筛选信息

    我们采集到的信息非常丰富,哪些信息可用?这要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试举一例练习如何筛选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题目词中主人公有什么形象特点?联系全词加以简析。

    解析:围绕本词,可设计的题目很多。本题目要求我们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联系人物形象构成的要素分析,我们可以选取的信息有:

    (1)作者是官宦之女,她的父母兄弟都在靖康时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她被金兵掳去。

    (2)作者是一个仰慕花木兰并以父为骄傲的女子形象,

    (3)她虽落难,但无畏、不屈。

    (4)既暗示当时突变的政治风云,又渲染作者内心的极度悲哀与无奈。

    (5)不分昼夜的“万结”之“愁肠”。“渐近燕山”时“回首乡关”,想到难有归期。

    四、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题审好了,有用的信息找到了,剩下的就是组织语言,按规范答题了。所谓规范答题是就答题的格式、选用的术语、语言的层次而言的。仍然以上题为例。

    答:作者是官宦之女,她的父母兄弟都在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她被金兵掳去。她虽落难,但仰慕花木兰并以父为骄傲,在野蛮的外敌面前毫不屈服。北行途中,她眼见动荡、荒凉的景象,内心充满国破家亡的深哀大痛,充满着被掳的悲愤与无奈。渐近燕山,头顶的飞鸿引发她深深的思乡之情,只恨自己不能像鸿雁那样飞回故乡。她是一个刚烈、富有才华、情感丰富而又遭遇不幸的古代女子形象。

    ★作者单位湖北天门皂市高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