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活力课堂从精彩导入开始
范文

    孙敏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活力呢?我认为,语文活力课堂,首先应从精彩导入开始。

    一、图片导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上网可搜集到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明天不封阳台》时,先展示了几幅鸟类的图片资料,学生们欣赏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啧啧赞叹不已:“好漂亮啊!”“真可爱!”“不愧是大自然的使者!”其中我准备了一幅小燕子的图片,我顺势问学生:“燕子喜欢在哪里做窝?”很多学生说是在屋檐下。我又问:“可是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家封闭了阳台,燕子还到哪里去做窝呢?”水到渠成地引入到了新课的探究学习。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通过展示鸟类可爱的图片来激发同学们内心热鸟类、热爱自然、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阳台究竟该不该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保护自然?这样,学生在导入中就积蓄了情感,在下面的探究学习中它就会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二、诗文导入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在学习《柳叶儿》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们说说关于柳的诗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还别说,同学们还真掌握了不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接下来,我又问:“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文人墨客吟诵柳,要么是感叹它的多情,要么是赞赏它的多姿,然而,有人喜欢它却是因为它可以吃。”通过古诗文的导入,不但与文章最后一段暗合,引发学生体悟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掌握更多的古诗文名句,使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三、想象导入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导入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地推断或猜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生活》这节公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虽然还是早晨,但是阳光已经洒满大地,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看看窗外,高大的塔吊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正在建设中的综合楼高度又增加了一点,不时传来的噪音,让人既讨厌又欢喜。教室里坐着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人既紧张又兴奋。能看到、听到,真好!然而.请大家闭上眼睛,试想一下,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光明,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那将是怎样的情形?”此时学生们都闭上了眼睛,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用心去体验黑暗和无声的世界。片刻之后,有的说“我感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存在,我觉得很恐惧”,有的说“我将再也看不到爸爸慈祥的笑容,听不到妈妈喋喋不休的叮咛,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有的说“我感到黑暗和孤独,世界像死一般的沉寂,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死了”……我又接下去说:“然而有这样一个人,她的世界里没有光明,她的世界里没有声音,然而她并没有消沉,她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创造了奇迹,她就是海伦·凯勒。”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黑暗和无声的世界是多么可怕,从而对海伦·凯勒的经历感同身受,为理解她积极乐观的意志品质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态度奠定了基础。

    四、疑问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是这样导入的:“大自然中的花儿哪种颜色的最多?”学生們异口同声地回答:“红色。”“对了。人们常说‘红花绿叶‘花红柳绿,然而,大自然中的花儿为什么大多呈红色呢?相信大家在学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后,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在这两课的导入中,我主要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适当地提出问题制造悬念,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涉及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去探寻答案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但却是良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之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能给整节课堂注入活力,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