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高中语文新课标与新高考的价值追求
范文

    李军 纪荣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对未来的新高考提出了新建议。面对新的形势与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尽快调整与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确立正确的质量评价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有必要厘清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未来新高考的价值追求,以免教学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影响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新课标的价值追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定义凸显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即为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课程的特性与本质即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价值追求可以用“综合”和“实践”四个字加以总括。

    “综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课程特点的综合,新课标继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认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统一、综合的,工具性本身具有人文性,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教学应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体悟、探究蕴含的人文性。

    二是学科素养的综合,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素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通的关系,语文学习与学科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比如交流沟通之中自有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之中离不开语言理解与分析,审美鉴赏之中自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等。由此观之,教学不应相互割裂,而应追求各方面素养的融通与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和谐发展。

    三是培养目标的综合,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施最终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等要素的综合体,教学不应偏执于一方,也不应将三者割裂开来,而应注重三者的有机融合。教学“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

    四是语文实践的综合,新课标主张语文学习以语文实践为主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条语文实践的主线,虽相对独立,但在实际实践中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事实上并不存在“纯粹”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比如阅读与鉴赏通常脱离不了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通常是建立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梳理与探究是建立在阅读与鉴赏之上的。

    五是学习任务的综合,新课标主张以学习任务群为教学载体,学习任务群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作为“群”其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教学需关注任务的多样综合,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实践”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途径。不管是语文知识的掌握还是语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唯有实践方能内化;不管是前人经验的借鉴还是语文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唯有实践方能迁移。教学应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分析、鉴赏评价、运用等实践活动,不宜进行抽象的理论灌输。

    二、新高考的价值追求

    新课标在2003年版课标的基础上完善了内容标准,并首次提出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标准,对高考提出了一定的命题建议,主要强调综合考查,建议“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积极推进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确立了“一核四層四翼”的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什么”强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怎么考”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改革的部分重要目标就是加强综合性和应用性,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这与新课标的主张一致,充分体现了 新一轮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同向而行。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呈现的结果来看,测试不断在加强综合素养的考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比如,从2017年起,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复合文本进行能力考查,增加了文本的复杂度,阅读的综合性提高了,加大了分析综合关键能力的考查力度;从2017年起,论述类文本阅读淡化理解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是思维品质的综合考查。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的写作题,写作任务为超越时空地与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进行对话,既考查形象思维也考查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既考查批判性思维技能也考查批判性思维态度,对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提出了综合考查的隐性要求。

    三是知识能力的综合考查。比如,从2017年起,语用部分加大了试题的难度,突出了综合性和应用性,对考生的语境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综合运用这一关键能力的考查力度。对能力的考查,也不止于对单一能力的考查,还可对多个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加强综合素养考查的同时,注重比较能力的考查。比较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比较能力,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与深刻,也难以走向综合与批判。近几年高考对比较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阅读和写作上。

    实用类文本阅读,不管是2017年以来采用的复合文本,还是以前采用连续性文本+相关链接的形式来考查,测试都注重关联与比较,不仅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更侧重考查比较、综合等关键能力。

    古诗阅读,2014—2016年连续三年考查过关联阅读,既有同一作家课内与课外作品的关联阅读,又有不同作家课内与课外作品的关联阅读,还有不同作家课外与课外作品的关联阅读,分别考查了写法、情感基调、感情的比较。

    写作,2015年全国Ⅱ卷的任务是阐述自己认为三个当代风采人物谁更具风采的理由,强调对比较这一关键能力的考查;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漫画内容和寓意的比较分析,全国Ⅱ卷考查对三条提升语文素养途径的比较分析,加大了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比较能力的考查有可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等板块逐渐得到加强,因为在这两个板块高考语文全国卷已有命题经验,比如,2015年全国Ⅱ卷考查过刘震云《塾师老汪》与鲁迅《孔乙己》的关联阅读,比较两个人物的相似与不同。

    三、教学启示

    基于上述梳理与分析,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与思考,供教学参考。

    1.把握改革方向

    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及意义,重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教育,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关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海洋权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的,才能提升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加强群文阅读

    加强群文阅读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还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质量要求和时代需求。

    加强群文阅读,首先要有文体意识、结构意识和主次意识。面对一组文本,要理清各个文本的文体特征,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要理清群文的组织结构,把握群文的安排思路;要理清以哪个文本为主,把握群文的重点。

    其次,要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明确哪个文本或哪几个文本该精读,哪个文本或哪几个文本该略读。精读要以文本为中心,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实现合情合理的文本的教学解读;要讲清楚学生看不懂或一知半解的,不讲学生看得懂的、教材明白写着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浅表和再现;要讲清楚文本内容和形式,再讲方法、文化等;要讲清楚为什么那样写,为什么没有那样写,体会、欣赏文本的精妙之处。

    再次,要加强关联、比较、综合能力的训练,因为群文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建立关联、明晰比较、实现综合的过程。要培养文本关联意识,把握群文的核心议题,分析文本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完成多文本理解的综合;能够运用比较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比较问题,并进行质疑反思,有效完成多文本的综合理解和批判。

    3.加强思维训练

    首先,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主要加强比较、综合、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需要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是聚合式思维,教学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事实或问题进行质疑、反思,然后辨析、比较、论证、评价、推断,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其次,要加强整合、加工、推断信息的思维训练。训练应以语言分析为抓手。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人的思维是语言思维,思维借助语言呈现出来,对思维过程(如论证过程、文章思路等)及思维结果(如推论、主旨等)的分析,只有通过语言分析来实现。语言分析包括单句的结构分析、复句的关系分析、句群的关系分析,包括显性信息的分析、隐性信息的分析,包括文本信息和试题信息的单一分析、文本信息和试题信息的比较分析,等等。

    再次,要加强读题和答题的思维訓练。要理清题干的任务与要求以及答题的要求与步骤,提高答题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避免答非所问、答案要点前言不搭后语、答案要点与要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要加强语言表达的纠错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适当统整融合

    高中语文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相对独立,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衔接延伸。比如选择性必修是建立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宽,选修课程是建立在选择性必修基础上的加深。因此,教学要有统整意识,不宜各自为政,阅读与表达教学不宜截然分开,而应树立大语用观,追求阅读与表达的融通、融合。教学可以通过关联阅读、群文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围绕语言和文化、经典作家作品、科学论著等,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规划办立项重大项目“新形势下福建语文教育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JDZ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培元中学;福建泉州市教科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