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同落蔓方法对大棚黄瓜农艺性状的影响 |
范文 | 徐彦军+刘燕+李伟+张明川+肖晶明 摘 要:以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落蔓方法对大棚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15 cm,每株保持功能叶21片以上,株高1.0 m(靠南边)~1.5 m(靠北边)的落蔓处理方式,黄瓜植株生长良好,单株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黄瓜产量都高,并以处理3 效果最好(分别为5.2个、389 g和77.7 kg/40株);处理3单瓜质量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2产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3的落蔓方法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瓜;落蔓;农艺性状;产量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根系浅,吸收能力较弱[1],黄瓜的产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产物,要调节好棚内的温光肥水气的供给,使之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贮运[2]。黄瓜摘心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阻力减小、根系活力及光合成效率提高[3],果实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并且可减少茎蔓的引诱作业[4]。大棚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使黄瓜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但黄瓜茎蔓覆毛,富含汁液,比较脆硬,容易折断,因此,大棚栽培必须配套适宜的植株调整技术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以黄瓜品种中农8号为试验材料,在贵州大学教学试验场开展了大棚黄瓜不同吊绳落蔓栽培方法比较试验,研究不同落蔓栽培方法对大棚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大棚黄瓜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黄瓜品种中农8号,由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提供。 蔬菜有机肥(以羊粪为原料),由贵州盛鼎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垄共40株,3次重复。 处理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时落蔓(前3 d停止浇水),茎蔓同一方向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7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18~20片,株高0.8 m(靠南边)~1.1 m(靠北边)。 处理2: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时落蔓(前3 d停止浇水),松下缠绕茎蔓吊绳,茎蔓同一方向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5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20~22片,株高1.0 m(靠南 边)~1.3 m(靠北边)。 处理3: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时落蔓(前3 d停止浇水),茎蔓同一方向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23片以上,株高1.2 m(靠南边)~1.5 m(靠北边)。 CK:大棚传统绑蔓摘心栽培方法。在伸蔓期每7~10 d绑蔓或缠绕1次,同时进行植株调整。主蔓伸长后及时去掉第1雌花以下的侧枝,当主蔓长到25片真叶、高度大约2.5 m时打顶,上部侧枝也只留1~2片叶后摘心。 1.3 试验地点及方法 ①试验地点 贵州大学教学试验场。 ②试验方法 a.黄瓜播种育苗。2016年4月15日进行黄瓜的穴盘播种育苗。育苗基质主要成分为发酵羊粪、草炭、珍珠岩等。育苗期抓好温度管理,白天20~25℃,夜间12~15℃;定植前5~7 d进行秧苗低温锻炼,白天15~20℃,夜间12~13℃。 b.施基肥。2016年5月16日进行施肥管理。以蔬菜有机肥(羊粪为原料)和农家肥为基肥,施肥量为每667 m2施蔬菜有机肥200 kg,农家肥1 000~ 1 500 kg。 c.定植。2016年5月20日,待幼苗长到2叶1心、苗龄30 d左右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密度为 3 500株/667 m2。按60 cm等行距作垄,垄高15 cm,每小区面积为20 m2 (2 m×10 m),各小区土壤肥力及保水能力一致,垄上覆盖地膜双行单株定植,每小区40株。 d.定植后的管理。缓苗后,若土壤干旱,轻灌1次缓苗水蹲苗,至根瓜坐住之前不灌水;在伸蔓期及时吊蔓、绑蔓,主蔓伸长后及时去掉第1雌花以下的侧枝,上部侧枝也只留1片或2片叶摘心,随时摘去卷须、老叶、枯叶和病叶,以利通风透光[4]。 e.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时,根据试验设计分别进行摘心或落蔓处理,测定并记录各处理黄瓜农艺性状的相关指标。 f.采收期。2016年6月28日开始采收,8月5日为采收终期。期间及时记录黄瓜农艺性状的相关数据。 1.4 测定项目 ①各处理黄瓜的生长习性差异情况 a.记录各处理黄瓜始花期(从定植到开1/3雌花所需的天数)和第1雌花节位,另外计算前20节中雌花节数所占的百分比与雌花数。 b.测定并记录各处理黄瓜植株成株期农艺性状的情况,包括黄瓜的株高、茎节长、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和结瓜数。 ②各处理黄瓜果实主要性状及产量情况 a.测定并记录各处理黄瓜的果实主要性状,包括瓜长、瓜横径和单瓜鲜质量。 b.测定并记录各处理黄瓜的产量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棚栽黄瓜开花的影响 从表1可知,各个处理黄瓜主蔓上第1雌花节位相同,均为第5节,不同落蔓方式对黄瓜第1雌花节位并无影响;黄瓜雌花节率以处理2最大,为21.8%,说明在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5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20~22片,株高1.0 m(靠南边)~1.3 m(靠北边)落蔓处理时黄瓜的雌花节率会相对增加,其余各处理情况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分别为21.5%、20.8%、20.6%。 4个处理中,处理3雌花数最多,为5.4朵,其次是处理2,而处理1最少,为4.9朵。说明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23片以上,株高1.2 m(靠南边)~1.5 m(靠北边)落蔓处理,黄瓜雌花数相对较多,而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7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18~20片,株高0.8 m(靠南边)~1.1 m(靠北边)落蔓處理时黄瓜的雌花数就相对较少。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黄瓜雌花节率和雌花数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棚栽黄瓜成株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知,试验控制各处理单株叶片数情况为:CK(24.3片)>处理3(23.5片)>处理2(21.9片)>处理1(19.7片); 处理1、2、3的黄瓜植株茎节长略高于CK,但各处理的茎节长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叶长×叶宽值大于处理1和CK,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对于结瓜数,处理3结瓜数最多(5.2个/株),处理1结瓜数最少(4.6个/株),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而处理1、2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2、3的黄瓜植株生长健壮,且处理3结瓜数最多,说明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 cm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23片以上,株高1.2 m(靠南边)~1.5 m(靠北边)落蔓处理,黄瓜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良好,成株期结瓜数相对较多。 2.3 不同处理对棚栽黄瓜果实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见,CK初摘瓜期最早,为6月28日;处理2、3的采收终期最晚,为8月5日。黄瓜瓜长以处理2最大(34.1 cm),CK最短(31.2 cm),处理2瓜长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黄瓜瓜横径处理2、3大于处理1和CK,以CK最小(3.49 cm),其中处理2、3分别与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各處理黄瓜单瓜鲜质量大小顺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CK,其中处理3单瓜鲜质量最大(389 g),CK最小(370 g),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与CK,处理2显著大于CK。 另外,各处理产量(按每个重复40株计算)以处理3最高(77.7 kg),其次为处理2(75.3 kg),处理1产量最低(66.6 kg)。经过多重比较,处理3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而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1和CK无显著差异。可见,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15 cm,每株保持功能叶21片以上,株高1.0 m(靠南边)~ 1.5 m(靠北边)的落蔓处理(包括处理2、3)方式,黄瓜的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黄瓜产量都表现较好。 3 讨论与结论 黄瓜在生长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对主蔓进行摘心来控制茎蔓高度,保证足够的营养供于结果蔓,如果不进行摘心,任由茎蔓生长,则生长出的黄瓜品质不高,个体小而苦涩。一般当主蔓长到25~30片真叶、高约2.5 m时打顶,以调整好生长点高度,防止茎蔓徒长,利于黄瓜提早结果上市,提高黄瓜产量和产值[5]。 大棚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使黄瓜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生产上常结合减少灌水次数,延长采瓜时间,促进养分回流[2]。 大棚黄瓜种植一季需进行4~5次落蔓,在落蔓操作时,容易出现伤苗、断头等现象,给生产造成损失,而使用黄瓜落蔓器进行操作可极大地降低损失。 本试验中,采用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 15 cm,每株保持功能叶21片以上,株高1.0 m(靠南边)~1.5 m(靠北边)的落蔓处理(包括处理2、处理3)方式,黄瓜的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黄瓜产量都表现较好,并以处理3 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王洪玉,王林宝,周祖澄,等.大棚黄瓜营养与土壤供肥特性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2,23(3):134-136. [2] 丁进府,刘杰.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6-98. [3] 于贤昌,蒋先明.摘顶对黄瓜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5,22(1):53-56. [4] 于贤昌,蒋先明.摘顶对黄瓜C及N同化物运转与分配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6,23(1):54-56. [5] 沈伟良.早春大棚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5):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