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林处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就了自己 |
范文 | 张丽琴 导读: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并让你感觉到充实。如此一来,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实现。就像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之于林处发,与其说他推动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不如说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助他实现了自我价值。 林处发研究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及成果推广一线,是蔬菜栽培与采后优势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大宗蔬菜新品种选育,国内外珍稀蔬菜和加工蔬菜品种资源引选利用研究,蔬菜栽培生理、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及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先后10次荣获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获武汉市委组织部奖励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住房补贴、武汉市政府专家津贴、武汉市农委系统优秀党员、武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先进个人、武汉市科技成果管理先进个人、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个人,武汉市建国60年20名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2008年林处发研究员带领团队进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个试验站——武汉综合试验站。自进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6年来,进行了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在他的带领下,武汉试验站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选育的新品种逐渐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林处发研究员立足本地区产业发展,为满足本地区蔬菜新优品种的需求,他带领团队大力选育蔬菜新品种。通过长期潜心钻研,他负责的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了小白菜、茄子、萝卜、丝瓜、瓠瓜、红菜薹、莴苣、苋菜、豇豆、菜豆及甘蓝等新品种(系),试验站成立之后审(认)定了5个品种,准备审(认)定的品种2个,平均每年审定1个品种,育种速度明显提高。这些蔬菜中的萝卜、茄子等蔬菜新品种推广后逐渐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除了立足本岗位工作,他还积极接受体系内的新品种示范任务。正是以此为契机,他带领团队从中筛选出了耐寒优质莴苣品种,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目前这一莴苣品种准备进行审(认)定。迄今试验站共收集了茎用莴苣品种200多份和叶用莴苣品种700多份,其中耐热、耐寒品种已经陆续进行试种示范。 ★为本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平台 林处发研究员带领武汉市蔬菜所大宗蔬菜团队对武汉市主要蔬菜示范区、示范户的种植结构和经济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开展了多次现场培训会;在各类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上进行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通过调研,总结了武汉市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分别在武汉市新洲区、江夏区、黄陂区、汉南区、东西湖区、蔡甸区等6个蔬菜主产区进行了8种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归纳总结了豇豆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蔬菜甜菜夜蛾防控技术体系等,制定了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方案,并在武汉市主要蔬菜产区进行示范。 建设核心示范区256.7 hm2,推广应用1 934.3 hm2;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和农资等多种技术手段扶持指导农户2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 000多户;核心示范区的农户每667 m2平均节本增收562元,推广应用区农户平均每667 m2节本增收413元;核心示范区总计增收216.3万元,推广应用区累计节本增收1 255万元。在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汉南区、蔡甸区、以及武汉市周边的仙桃市、孝感市、咸宁市等地举办18次现场培训会,培训技术骨干500人次,农民 2 000多人次。 建立示范基地11个:①自建基地101.55 hm2。包括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33.35 hm2、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蔬菜综合示范基地13.34 hm2,展示中心基地10 hm2、武汉市江夏区九峰乡基地20 010 m2等。②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基地523.06 hm2。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各郊区的快生菜板块基地、无公害蔬菜长廊、特色蔬菜板块,包括流转后的蔬菜基地和445户示范户。 开创了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与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的8家龙头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制定了《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有偿科技服务的暂行规定》。选派7名科技人员定点为企业制定基地建设方案、蔬菜生产规划、培训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组织或参与武汉市农业发展规划布局,为武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参与制定了《武汉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制定武汉市快生菜发展方案。 ★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项目的提档升级 在未进入体系前,武汉综合试验站很难吸引高学历人才,团队中仅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自进入体系以后,人员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武汉大宗蔬菜试验站的带动下,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进来建功立业,先后引进了来自知名高校的10名博士和20多名硕士,也吸引4名博士来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学习。 核心团队中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5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2名,博士后1名和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团队科研实力得到增强,实现了多项突破。在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获批了1个国家级平台——“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批“湖北省蔬菜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了湖北省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武汉市农科院投资200多万建设的武汉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植物分子实验室,也落驻武汉大宗蔬菜试验站并运行。 这些平台的建设促进了试验站的项目数量的上升和档次的提升。对比2009年新立项目4项,新立项目经费50.4万元,2015年新立项目12个,新立项目经费174.2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发展。 2012年试验站成功获批“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束了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六十余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荒”的局面;2013年蔬菜所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实现了获批专利零的突破;参与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948”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级项目。2012年首次发表了SCI论文3篇,这些研究成果均受益于加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