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
范文 | 叶燕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设置“史料研读”选修课程,主张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文章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立意、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70-03 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支撑。历史事实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或过程,如果我们想要恢复历史真面目,唯有借助史料。正如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下面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教师通过选用不同类型、不同观点的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课标要求】 2003年版课标: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能够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017年版课标: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主要内容是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美国的共和制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上伟人的制度创新,深刻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对我国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也有借鉴意义。但是本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史料加以引导。 【教学立意】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以及美国宪法的大致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课难度较大,且高一学生史料分析与解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应整合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两枚美国的硬币,让学生找出两枚硬币的共同点(硬币上均刻有“Liberty”,即“自由”之意),从而引出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自由。美国是一个高度崇尚自由的国度,但它曾经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那美国是怎样一步步突破困境,从而实现国家和公民个人自由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 1.现实的困境 邀请全班同学朗读《独立宣言》中的经典言论,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建国者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建国之后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由此引入对邦联制弊端的学习。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摘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原始文献,使课堂充满“历史味”,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感受人类精神文明的力量。 学生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阅读材料,理解邦联制的概念和内涵。 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度(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在获得至少9个州的同意后,邦联国会有宣战、缔约、招募军队等权力,但无权征税……国家不设最高元首……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有征税、征兵、发行纸币的权力,对国会通过的决议可以置之不理,有的州甚至公开宣布为共和国。 ——根据《工业文明的兴盛》整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美国建国初期邦联制的弊端。回归课本,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重视意识。 2.历史的积淀 美国联邦憲法的制定,不仅基于现实中邦联制的弊端,更是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积淀。教师展示以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归纳美国联邦宪法的历史根基。 他们决定自愿拟定公正而平等之法律《五月花号公约》,并保证遵守与服从,这一公约构成了美国宪政的雏形。 一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 殖民地的初等教育相当普及。18世纪中期,有3万余人获学士学位。欧洲的启蒙思想也传播到了殖民地。 ——人教版选修教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渗透“论从史出”的学法教育。 教师板书小结美国联邦宪法建立的背景,并引出1787年召开的费城制宪会议。 二、美国1787年宪法的确立和完善 1.宪法的确立 在上述背景之下,1787年5月至9月,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表决,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诞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1787年宪法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联邦制下美国中央和各州的权力分配,提问: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什么优势呢? (2)三权分立原则。教师展示孟德斯鸠的言论和美国宪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三权分立的思想渊源和美国的实践。 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立法、行政、司法),则一切便都完了。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美国宪法全文(节选)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都属于合众国的国会……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画出美国三权分立的示意图,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检查是否有错漏,最后教师再补充完善学生的示意图。 (3)人民主权原则。教师展示图片后提问:“作为权力中心的美国总统,为什么需要向选民做演讲?” [设计意图]“共和制”对学生来说是个虽然常见但并末真正理解的概念,所以有必要给学生做出解释,使他们真正理解“共和制”的含义。 在学习了宪法的基础内容之后,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思考美国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不足。 2.宪法的完善 教师展示PPT,讲解美国宪法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颁布修正案,得到完善,成为一部“活”的宪法。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国宪法的多条修正案,让学生体会到即使再优秀的法律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而促使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三、美国的两党制 分权制衡也体现在美国的政党政治中,我们来看下面这幅漫画(图2),它体现了美国两党制的什么特点? [解析]美国的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补充,也是美国人民民主的一种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閣的支持。” 教师展示上述材料,引导学生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 [设计意图]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两种政体不同点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点,从而突破难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以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给予我们的启示。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是处的美丽艺术品。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从建国年限来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从民主制度的成熟完善来看,美国却远远超过许多古老的国家,这种相对民主的制度保证了美国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从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形式巾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18. [3]郭圣铭.美国独立战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黄安年.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袁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