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启而不发”到“争先恐后” |
范文 | 鞠慧卿?孙凌云 〔关键词〕课堂提问;社会助长;社会赞许;自我展示 情景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知道,我们知道。”我的问话淹没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甚至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大讲特讲了。“那么有谁愿意起来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学生们已经从热烈的响应转变为鸦雀无声。之后,任我如何引导、启发,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我平常上课的情景。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引起了他们极大学习兴趣,但学生们依然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 情景二:“故事看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个故事说明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关键是人们应怎样来把握上帝给我们的机会。”我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这是我们班的学生吗?没搞错吧。这个班是我教的所有班级中最沉闷的一个班,班里的学生平时上课就很不积极,不仅不主动回答问题,更表现出讲话、做小动作、打瞌睡等诸多课堂问题行为。 面对全班学生,面对所有来听课的教师,我惊愕地一时忘记了请这个学生坐下。事实证明,这一节课所有的学生不仅没有表现出以往的课堂问题行为,反而都很积极配合我的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使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打消了我上公开课之初的所有担心。 学生在日常上课时,课堂表现不是很理想,而上公开课时,学生往往有良好的课堂表现。这两种教学情景的巨大反差,使我认识到是听课教师的存在,导致学生课堂提问效果的提升,这就说听课教师的存在对课堂提问效果产生了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又称为社会促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最早提出的,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助长作用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不同状态下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在课堂提问中,影响社会助长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赞许倾向、自我展示倾向、抑制不可取行为倾向和评价顾虑。 社会赞许倾向是指每个人做事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希望获得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获得社会赞许。日常上课时,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单一性,惰化了学生获得社会赞许的心理,他们对回答课堂提问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而上公开课时,外来的听课教师则激活了学生获得社会赞许的心理倾向,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努力展示自我的实力,以期获得听课教师的赞许。 自我展示倾向是指在观众面前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行为取向。自我展示理论是假设个体都具有自我表现的本能,尤其是有旁观者在场时更能激发这种本能。当有旁观者在场时,完成任务会增加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任务失败则会增加个体的窘迫感。在日常上课时,参与教学活动的只有科任教师和学生,缺乏外在的观众,对象和主体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上公开课时,听课教师充当了“观众”,此时在教学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有了欣赏主体,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教师面前积极进行展示,争先恐后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实力。尤其是当面对课堂提问时,学生只要会回答,就绝不会放弃展示自我实力的机会。在公开课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要远远高于日常上课时回答问题的人数,这证明了听课教师的存在,产生了社会助长作用。 抑制不可取行为是指公开课状态下听课教师的存在使课堂问题行为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抑制不可取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在旁观者面前会自觉地抑制那些被个体自身或者社会认为不可取的行为,表现出符合社会倾向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果的行为,如说话、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等。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学困生有问题行为,学优生也常常会有问题行为,只是在数量、频率和程度上有所不同。日常上课时,由于科任教师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在讲授课堂内容的同时,做到对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很难做到对问题行为的抑制。而上公开课时,听课教师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这就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使聊天、看小说、打瞌睡等课堂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学生此时除了听课之外无事可做,使得他们关注教师的课堂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相比于日常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就产生了社会助长作用。 评价顾虑是指上公开课时,学生想避免老师的不良评价,获得积极评价时产生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和不安使得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日常上课时,只有科任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都非常了解,在课堂提问中表现得好与坏都无所谓,每个人的固有形象早已形成,所以学生缺乏被评价的顾虑。而上公开课时,听课的老师相对于自己的老师来说是陌生人,他们对学生的印象都是空白的,此时学生体验到强烈的评价顾虑。听课教师不仅对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而且对班级内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无形当中充当了课堂教学的“观察评价者”。如此一来,班里所有的学生从各个方向都会体验到被观察和被评价的焦虑。要想获得良好的评价,只有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鉴于课堂提问中社会助长作用的存在,各级教育部门应多组织集体听课,不仅要同学科教师之间集体听课,还要组织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听课,这种听课方式不仅能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一般都扮演观众的角色。在听课过程中,请听课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使听课教师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或许更能增加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助长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有无听课教师,科任教师都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满足学生获得社会赞许和自我展示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向课堂要效率,向教学过程要效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向课堂要效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5)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