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验“选择” |
范文 | 钟江林 〔关键词〕选择;活动设计;小学生 【设计理念】 小学六年级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平时在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是非判断能力有限等,他们在选择时存在很多困惑,需要老师能给予积极的引导。本节课立足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自行创编教材,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如何选择以及如何对待选择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选择是有风险的,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让孩子在体验选择的活动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分享感悟新收获。 3.当对选择的结果不满意的时候,懂得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觉察选择背后的原因和想法,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活动重难点】 通过团体游戏活动,感受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心情,学习寻找排解苦闷、调整心情的方法;觉察选择背后自己的原因和想法,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适用年级】 六年级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看视频,感受选择 1.视频导入课题。 (1)播放视频《购物狂吃饭》。 (2)刚才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麻烦?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3)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哪些需要你做出选择的事情?(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说一说。) 2.揭示课题。 师:“看来选择无处不在啊,在经意和不经意间,我们天天要面对选择,处处要选择,选择像空气和水一样在我们身边。面对选择,我们的内心又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选择无处不在,感受到选择的重要性。 活动二:创设情境,体验选择 1.出示课件《三岔口》。 教师解说画面内容:“大明星成龙是一个非常爱探险的人,这天他接到一个消息說宝藏就藏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当他动身来到这里时,出现了一个难题,三岔路口ABC只有一个路口通向藏宝处,其他两个分别通往鳄鱼池、陷阱,每一个路口还都有他们的守护者,你们觉得他应该走哪个路口?” 2.思考:选择ABC中的哪一个? 3.请学生帮助他做出选择,并说说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4.揭开谜底。 5.请学生说一说从刚才这个活动中体会到了什么。 6.活动小结:“看来除了要果断地做出选择,我们还要面对选择带来的风险,必须为我们的选择负责,承担后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助成龙做选择,从中引导学生明白选择是有风险的,自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活动三:团体游戏,接受选择 1.导语:“选择有时是双向的,你选择着对方,对方也选择着你,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团体活动,感受一下吧。” 2.指名读“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着,这个游戏有三个口令:“思考”“选择”“移动”。当老师说“思考”时,请你观察对面的这位同学,思考你是否愿意和他交朋友;当老师说“选择”时,愿意的同学就握握手,不愿意的同学原地不动;当老师说“移动”时,全体同学迅速往右移动两个人。 3.组织“找朋友”团体游戏活动。 4.在这样的互动选择中,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请用一两个词或者用简笔彩画,把你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5.分享交流。 6.教师引导点拨。 “我们满怀欣喜想与对方交朋友,可是人家却不愿意,我们不由感到了失望、难过,面对这样的情绪,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调节吗?”(引导学生寻找排解的方法,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支持系统、真情表达等方法来排解不良的情绪。) 7.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从这些办法里老师看到了你们的正能量,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那我们的不开心就少了,生活也会更加美好啦。” 8.再次感受选择。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好好地思考一下,如果此时再来一次找朋友的团体活动,你愿意伸出你的手吗?决定好了吗?愿意的就请举手吧!” 小结:“有不少同学愿意伸出手,我们很开心;你不愿意伸出手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学会了自我调节,此时我们也能欣然接受你的选择。”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选择,在双向互动的选择中,体会心情的变化,并学会坦然接受选择。 活动四:特殊购物,觉察选择 1.游戏:欢乐购。 师:“在面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时,我们的心情是不同的。那么在选择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殊的地方(课件出示:超市)。这个超市(见表1)可有些不一样,我们快来看看里面都卖些什么呢?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商品名称和价格?” 2.学生自由选择(在物品名称后面打钩)。 师:“你介绍得真清楚!这些商品可真有趣,如果每个人发给你们1000元,让你去购买,你想买什么呢?请大家拿出购物单自由挑选,先不讨论。” 3.小组交流,可略作修改。 师:“同学们挑选好了吗?身边的同学买了什么,大家一定也很好奇吧?请同学们前后左右四个同学为一个组交流讨论,可略作修改。” 4.全班交流。 5.找出选择特别的两个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6.活动小结:“同学们面对这么多的商品,经过慎重的考虑,最后做出了决定。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和想法。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有利于我们做出恰当的选择。” 设计意图:选择除了会带来心情的变化外,在选择的背后还有很多原因和想法,通过这一次特殊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觉察、自我探索。 活动五:回顾分享,总结课堂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一系列体验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2.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初步体验了选择,知道在面临选择时要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懂得了在面对不同的選择结果时,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但关于选择还有很多学问,以后大家如果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困惑,可以找家长、同学、朋友聊聊,也可以到学校的知心小屋来找老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本课所学与现实生活对接,升华主题。 【教学评析】 首先,活动主题贴近学生实际。心理辅导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辅导活动,它的主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本节课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班级学生的现状,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能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心理辅导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次,活动形式注重内心体验。心理活动课因“体验”而有效,因“活动”而精彩。本活动的设计,教师由影片导入,感受“选择”;通过找朋友、欢乐购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助人自助。整个设计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丰富内心体验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活动过程实现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即帮助学生独立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找朋友”的活动过程可看出,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接纳的课堂氛围,充分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当选择的结果并不让我们满意时,我们该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学会寻找排解苦闷、调整心情的方法。又如,在“欢乐购”环节,通过体验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今后面临选择的时候能觉察选择背后自己的原因和想法,并做出恰当、合适的选择。 注:本节课参加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实验小学,泉州,362400) 编辑/丁 尧 终校/于 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