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规则。要求剧本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昼夜或12个小时内完成。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亚理斯多德 《诗学》时,根据亚理斯多德关于戏剧情节的整一性及演出时间的限制提出来的。“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为范围”;“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12小时”;“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和极其有限的地点之内,完成的主人公的巨大命运转变,比起在 一个较长时间和不同而范围较大的地点内完成的幸运转变来,它要奇妙得多。”17世纪法国的一批作家极力推行这一原则,并严格按这一原则进行戏剧创作;产生了三个卓越的剧作家。悲剧作家高乃依的《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拉辛的《安德洛玛克》、《费得尔》,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吝啬鬼》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三一律”的原则有利于剧情的集中与精炼,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剧作者的手脚。18世纪以后,由于浪漫主义的发展和冲击,逐渐在戏剧创作中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