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电影生态治疗技术简述 |
范文 | 张名源 〔摘要〕集成心理治疗诸多技术,利用家庭成员和生活圈的改变,用喜闻乐见的方法重建正确认知,让来访者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过上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家庭;影像;电影;生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22-04 一、什么是电影生态治疗 电影生态治疗是作者本人根据家庭问题整体解决方案而提出来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借鉴生态平衡整合治疗合理内核,采用电影、绘画、旅行、音乐、情景剧等方法,利用咨询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结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以家庭成员回归正念、破除执心、和谐共生为目标,以影像德育为基础、成长微电影为载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实践体验活动。通过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人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成全,促进来访者在实践体验活动中破迷开悟、三境合一。最终解决来访者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知行为失调,实现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完好状态,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电影生态治疗原理 我认为:人活在自我认知世界的感觉记忆中。对于同一客观世界,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感受到的是幸福,有人感受到的是不幸福。换句话说,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并不完全受客观世界左右,不同的人其幸福源和幸福感是不一样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感受到幸福,幸福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迷失本心的人走出心灵迷宫,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回归正见正念正思维,重建幸福体验yuan(元、原、源)认知。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可能都在不同的境界中生活。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假设把人生活的境界分为“情境”“幻境”“梦境”。“情境”类似我们常说的客观世界,任何时候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改变。“幻境”类似我们平常所说的主观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认知,面对同一事物所展现的主观认知也是不同的。这个主观认知世界在客观物质世界不一定存在,也不一定完整,只是存在于每个人的感觉和想象中而已,是虚幻不真的。“梦境”类似每个人在做梦时所出现的亦“真”亦幻世界,在梦中的时候感觉很真实,梦一醒就消失了,连记忆都是零碎的、断断续续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三境之间有交叉的部分,有平行的部分,有重叠的部分,交互影响着人的生活和对幸福的感觉。其中情境和梦境我们实在是很难控制,也许要有很深的愿力功力慈悲力才能勉强可控。宇宙法则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情境梦境虽不可控,但幻境却可以控制和改变,是我们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每个正常人都可以通过优化幻境,继续优化情境和梦境,获得更久远更美满的幸福。 三、电影生态治疗特点和现实功能 电影生态治疗方法有“电影”“生态”“治疗”三个关键词。“电影”(包含且不限于“电影”“身影”等等)中的“声光电”都是摸不着、抓不住的,是流动的、变化的、无固体形状的,是不断变化的。不管这场电影是好还是坏,结束后荧幕(屏)就会重归平静。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都是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离开这个世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告诉我们不要太看重外在的功名利禄。其中,“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启示我们要放下执念,放下自我,要享有而不要占有,要与时俱进而不要刻舟求剑,要随机应变而不要墨守成规。“影”是看得见的非物体存在,就像成语所说的“如影随形”,与人息息相关。“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的举手投足都会产生影像,对他人和自己产生后果。我们每个人必须注重行为的后果,慎始慎终,慎独慎微,谨言慎行,对自己的所言所行负责。“生态”是客观存在的生命链、生存链、生活链,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既是建设者又是享受者,强调的是整体系统全局和大自然等“势”的能量对个体(人)的影响。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在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宇宙的交互作用中要力求平衡,不能掉链子,不能顾此失彼,不能阴阳不调。“治疗”强调的这个方法的目标效果是解决问题,主动在问题解决中成長完善。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要成为智慧慈悲的问题解决专家,既要主动发现寻找知晓真正的问题,还要知道问题的主次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更要拿出问题解决方案、技术、资源,促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最终的解决。三个关键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治疗过程所经历的“打碎错误认知”“重建正确认知”“固化正确认知”三个阶段融为一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把这三者关系搞清楚,打通三境,合而为一,不受日常生活中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所牵绊,在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梦想世界中自由穿越,主动优化认知,回归正见正念正思维,珍惜当下,为所当为,心若止水,顺其自然,生命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实践证明,凡是接受过电影生态治疗的考生,在考前、考中、考后都达到了最佳竞技状态,出现智慧“泉涌”和幸福“井喷”,展现了最好的自我,实现超水平发挥。 四、电影生态治疗科研依据 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放映的影片发生了改变,我们在荧幕(屏)上看见的电影内容也会发生改变。电影荧幕(屏)充分诠释了古人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像电影荧幕(屏)一样似“真”似幻,变化莫测。现实中的我们没必要那么固执和偏执以及“认死理”,而应该敞开心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随遇而安,和谐共生。就如我们也没必要太过于关注荧幕(屏)的显现一样,而应该把精力放在电影剧本的编写、导演思维的创新、演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来,慢慢养成电影思维。 电影思维让我们明白了荧幕(屏)上的电影就是剧本、演员、导演的投射。根据投射原理,一个人说的、做的以及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可能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习惯、行为习惯、成长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得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和认知模式,并由此预测他在类似情境中的思维方式以及言谈举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笔迹心理学专家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由性格特征预测出人生命运的大致走向。也可以通过改变孩子写字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思维习惯,甚至是性格命运。以此类推,电影生态治疗师在来访者的不平衡生态系统中一旦知晓来访者产生异常行为的认知模型,只需要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型本体,改变人的错误认知,帮助来访者放下“执心”(后天习得的想法看法做法),帮助来访者回归正见正念正思维,建立更优化、更能适应外在世界的认知模型,就可以让异常行为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产生更适宜的行为习惯,重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获得身心自在、通达无碍的能力,实现人生的幸福美满。 五、电影生态治疗的独特优势 电影生态治疗是不断发展、动态平衡的、开放的理论和方法。它随着治疗对象的变化而发展,针对不同的对象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电影生态治疗以促进生命更加平安健康幸福自由为宗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用最宏大的视野思考生命价值问题。同时,电影生态治疗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汲取养料,从一切心理治疗技术中整合先进成分不断完善。该治疗方法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不断探索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问题、解决心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重建家庭生态系统,推动身心灵和谐共生。 电影生态治疗中的心理剧注重整体对个体的独特影响,以影像成长日记为方式,来源于家庭,回归于家庭,不会对人产生次生伤害,在所有心理治疗方法中最环保最低碳最有效。家庭心理剧对于参加策划、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拍摄、剪辑、放映、分享的当事人来说,既是一场心理能量的相互渗透,更是一部心灵成长的微电影。当事人在电影生态治疗师的支持下,从电影或其他影像中找到经历挫折的相似性,从影像示范的榜样中激发生命的潜能,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彰显生命的精彩和青春的芳华。 六、电影生态治疗步骤 第一步,由“像”找“因”(“像”,即来访者外在行为言语)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作战和治疗的内在规律是一样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治疗就是战争,战争就是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在于对症下药。具体做法是针对不同来访者出现异常或痛苦,对来访者做出全面心检后进行综合评估,由电影生态治疗师采用不同策略(在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与咨询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心理咨询方法,如倾听、询问、追问、重复与摘要性复述、面质、澄清、内容反映、情感反映、解释、潜能激发、指导、自我开放、影响性摘要或总结、目光接触与身体语言、结构化等主要技术),找到异常的原因和深层次的症结,开出电影生态治疗处方。如,人生第一个十年(大概是小学五年级以前),主要采用行为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导向设计的电影课程,用行为结果改变行为方式,用行为方式改变心理认知模式。又如,人生第二个十年(相当于教育部《德育工作指南》中指的小学高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主要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导向设计的电影课程(通过精神分析,找到产生错误认知行为的症结,利用电影课程重新建立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回到初心,回归正见正念正思维)。再如,当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用室内电影课程不能解决时,就可以借用自然人文环境、原始文化等进行影像治疗。 第二步,由“心”寻“境”(“心”,即病心) 由电影生态治疗师根据电影生态治疗处方选择适合来访者疗愈的自然环境,设计促进来访者心理疗愈的旅行路线或创造逼真的情境。实际操作时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让来访者顺其自然、身心愉悦,发自内心地喜欢整个治疗过程,顺利穿越潜意识阻抗。二是不能触动来访者的潜意识阻抗开关,让来访者感觉到旅行的过程是心理问题治疗“药物”,产生有太多的功利目的性或心理防御。治疗师必须对来访者进行治疗目的保密,设计情景促使来访者的潜意识对现有的自我产生怀疑,粉碎现有的认知模型,把治疗师的目标变成来访者自己的目标。三是电影生态治疗师要有智慧观照生命生存生活万事万物的功力,而不能在情境中因入戏太深而迷失自我,甚至被情境中的来访者牵着鼻子走,误入来访者心理迷宫而不自知,失去了电影生态治疗师的主体主导能力,给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治疗师既要充分共情,成为来访者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又要心体无滞,不取不舍,不染不杂,始终保持身心独立和头脑清醒,有如“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第三步,由“境”转“心”(“心”,即合理认知) 来访者在电影生态治疗师的陪伴中,沿着事先设计好的生态疗愈路线(或逼真情境)自由游玩,在青山绿水、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等天南地北优质自然资源的游玩过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吸入更多新鲜空气,呼出更多废气浊气,体能得到极大消耗,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心理垃圾不断被清理,心理负能量不断被释放。各种自然景观、崖画、音乐、照片、影视图像等相似情景不断刺激来访者(look),来访者与原始文化、原始图腾不断产生链接(link),身心体验不断刷新,灵魂深处的潜能不断被激发(life),过往积极体验不断被深化。滴水穿石,厚积薄发。只要时机一到,来访者在某一瞬间就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积极新思维和认知方法随之应运而生,心态、状态、生态随之发生改善,回看曾经走过的迷宫人生,定将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从而大彻大悟,形成合理认知,重走来时路,回归正见正念正思维。 第四步,由“心”正“行”(“心”,即合理认知)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合理认知不断被建立,在电影生态治疗师的指导下,来访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并反复训练,借此提高来访者的自我修复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活动不断深化,正见、正思维、正语、正行(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把合理认知变成一种思维习惯,让适宜行为固化成一种习惯,为来访者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五步,由“行”成“像”(“像”,即行为模型) 将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引导来访者观看自己参加活动的视频,不断讲述整个活动发展的过程,积极反思哪些合理行为是需要继续发扬的,哪些不合理行为是需要尽快改进的(反思)。通过来访者主动探索内心的需要和自己的行为模式(探索),从自发到自觉、从个别到普遍、从偶然到必然、从感性到理性,形成有利于个体发展的行为模型(回归重建)。 第六步,由“像”显“心”(“心”,即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幸福快乐) 不断地用适应行为的结果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正见正念正思维),充分点亮每个人的创意火花,鼓励来访者积极参与到主持、拍摄、表演、配音等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视频剪辑、绘本制作、节目制作全过程,将活动视频编辑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或成长微电影(成长日记电子版),作为个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巩固提升治疗效果。 制作过程增长知识、陶铸人格,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从小镜头体现大时代,通过影像观赏、编辑、分享,塑造一个能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的精神家园,给人反思、调整和再创造的机会,有效实现价值观融入和引导,重走一次身心靈康复之路,创新实践深化夯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研学旅行。 (作者单位:三生教育基金会,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广州,5107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