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积极教育:让幸福像花儿一样 |
范文 | 孙亦华 〔摘要〕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最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其幸福助力。本文依托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积极教育:通过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以师生、生生、学生与自我的积极沟通为抓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依托各类积极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积极态度;通过积极的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65-05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教育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 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大都过分强调教育的矫治功能,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一旦学生出现越轨行为,或稍有不符合规范及班主任预期的现象,就被视为“犯错误”,或被训斥、或遭受惩罚。 小学高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品质等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着力开展积极教育,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培养和扩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培养其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使其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幸福的人生。 一、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环境、社会分不开,并且要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社会。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积极品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勾勒积极的班级愿景 班级愿景是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级内所有成员为了实现班级发展的需要,而达成一致的共同愿望和期待,它是激励师生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动指南。勾勒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是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力量的基点。 在深入了解学生、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我与学生共同决定,将“孝雅”作为班级愿景的关键词,使之成为一定阶段全体师生、家长努力去实现的具体行动目标。 1.诵孝雅之文。将《弟子规》作為“孝雅”主题诵读材料,利用每日午间十分钟,在不拘形式的吟诵中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中汲取成长必备的积极能量。 2.行“孝雅”之事。结合“我身边的节日”,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三八节,给家中的长辈分担一点家务,洗一次脚;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去真诚的祝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回报,懂得感恩。 3.评“孝雅之星”。全方位考评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以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班委会复评的形式,推选出每月10位班级“孝雅之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建立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分八个阶段,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冲突主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建立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营造积极成长的班级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勤奋感、自信心,这必将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我在班级中尝试了班干部轮岗制,一切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愿望,教育者便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操作如下: 1.设定岗位。在班级中设立劳动、学习、生活、财务、体育、文艺、宣传、监察八大部门。 2.自主报名。凡热心班级工作的皆可报名,不论成绩好坏,只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断改进,就能参与本部门的工作。 3.分组组阁。根据学生自主报名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组内民主竞聘推选出正副部长各一名,其他成员分组后共同讨论按周还是按天轮流工作。 4.按责履职。各个部门成员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正副部长负责指导并记录本岗位分管的班级工作。 5.奖励评价。每个部门的部长对本部门的工作都要在每周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全班同学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在部门内部,每个正副部长要及时表扬先进,提醒不足。 6.岗位轮换。每半个学期,对原职务进行调换,从而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也充分体现机会均等的原则。 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营造了积极的成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二、积极的沟通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发展自我感觉能力、自我决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人产生做事的兴趣,更愿意从事冒险和有创造力的事情,从而产生“螺旋式上升的情感体验。” 小学高段的学生,正是品德习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思想行为极不稳定,甚至开始出现“叛逆”行为。为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这段特殊时期,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自我之间的特殊而温馨的积极沟通方式,很值得尝试: (一)寻找能量源,强化个人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师生都习惯去发现优势,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个人优势,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寻找能量源”活动。 1.寻找我的能量源。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向内挖掘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努力寻找自己身上能够激励自己前进的能量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