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分析 |
范文 |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重点学科之一,为了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掌握自身学习情况并开展针对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 一、 控制授课节奏?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由于基础能力各有差异,为了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教课节奏。一方面,对于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点,教师要适当予以提醒,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数学知识,也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基础差而忘记,而造成思路和节奏的跟不上;另一方面,对于新的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师更应该在节奏上有所控制,注意在“慢节奏”中提高质量,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会在教师留下的时间里,迅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想,相互对比,并进行总结提炼,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给学生留下来的思考空间,即是学生总结能力的训练方式之一,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所领悟的知识内涵及外延,会完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内容,进而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学习初中几何中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及相关定理时,作为新知识点的引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留足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以下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都有哪些定理和特性,哪些知识点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我们也是可以当作已知条件进行应用的?”然后,时间结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所知所学,然后引入新知识。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角三角形,试着总结一下它有哪些特征?”然后,再结合一些典型几何证明题进行进一步讲解,由此既引导了学生进行总结,以培养他们的总结习惯,又实现了对前期知识点的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 借助课堂笔记?引导学生养成总结习惯 总结习惯的养成,不能单纯地依靠人的大脑,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科目学习来说,如果头脑的灵活性是必要条件,那么,课堂学习中有效记录的课堂笔记就是充分条件,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相关学习。所以,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好习惯。对于课堂笔记,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点课堂笔记”,该笔记用于记录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新的公式、定理、公理等等。一种是“经典例题、易错题课堂笔记”,该笔记用来整理和记录自己在每一次考试后或者教师对经典例题讲解时进行的一种整理总结笔记。最后一种是“自身弱势总结笔记”,该笔记用来总结自己对于数学科目中哪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哪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原因有哪些等等,以此来将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缺陷加以明确,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例如:在△ABC中,AD是它的中线,BE交AC于E点,交AD于F点,同时满足AE=EF,证明:AC=BF。 这道例题想要证明的是两条线段相等,为了让学生对一类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方法总结,并要求学生记录好课堂笔记。首先让学生想一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有的学生会想到证明三角形全等,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等量代换法,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自主解题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建立,图中显然没有条件来证明三角形全等,那么就需要通过辅助线的方式来构建三角形。如下图所示。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以此引导性地列出解题步骤,并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课堂笔记,然后让学生尝试再运用其他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自己在题目中都学习到了哪些新知识或复习到了哪些旧知识等等都要进行科学总结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养成总结习惯。 三、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初中数学的总结能力和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引导,教师要充当好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实际学习当中,往往教师个人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不断地回忆自己在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等,就会对学生个人的总结习惯产生影响,有的学生就会在写完一套试卷后,自行总结在本套试卷中自己哪些知识点学习得还不够扎实,哪些内容需要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着重加强等等。这就是作为教师带头作用发挥出来的效果,如在学习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借助一堂课时间来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有效结合一些经典习题,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整理的学习或教学笔记让学生观看,以激励学生养成总结习惯。 此外,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内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获得总结所带来的“实惠”。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思維构图,教师进行引导:“三角形的种类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有什么?有关角的问题你能想到什么?三角形全等证明都有哪些方法?”等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既可以极大地增强课堂内的教学趣味性,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 注重课后训练?促进学生形成总结习惯 对于初中数学科目学习来说,良好总结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而课上几十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总结式的引导,只是对学生进行硬性或潜意识的教学。这些外在的方法或手段,只能是对学生加以约束,是学生总结习惯养成、总结能力形成的外力因素。而根本性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要利用课后大部分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总结思维和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日总结、每周总结甚至是每个学期总结的意义何在,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哪些帮助,要想办法让学生迅速获得总结所带来的好处和效果。这也是学生开展总结活动的动力源泉。其次,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不要过分强调数学题量的作答,更不要过分强调解题速度的加快。即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做题压力,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可以选择一题多解的题型进行布置,然后给出一些总结性要求,如“针对这一例题,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待解答后,请你总结一下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作为教师,想要让学生具备数学总结能力,通过不断地总结来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应坚持每天给学生布置总结类题目,让学生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来逐渐养成总结习惯,通过习惯促进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薄弱之处,设计一些专题性的训练试卷,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训练。如关于抛物线问题,或者关于圆的问题,或者关于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专题,来集中对某一类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炼,学生对专题进行有效训练,便可以极大地實现个人总结能力的提升。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路,所以,教师应避免使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分派过多的试卷或做题任务,避免因做题压力过大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经典的中考例题,让学生对题目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做完一道题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弄清楚题目中问的是什么,考查的是什么内容,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最简便最有效的,还有没有比它更合理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总结活动,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和解题能力。 无论是课上的引导方式,还是课下的训练方式,这些都是为了锻炼学生懂得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的重要性。要知道,总结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能力的有效提升,这种总结能力反映在实际学习当中,就是一种数学思维架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进行框架建立,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性思维,当在考试当中,遇到某一题目时,学生可以在大脑中迅速做出相应反应,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根据已知条件我们能得出哪些基本结论,想要证明题目中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什么,等等。由此来实现学生解题思路的迅速构建,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和速度,又让学生体会到总结的重要性和良好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总结活动。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系统性、抽象性、思维性要求极强的科目,总结习惯和总结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习惯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来加以引导和约束,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总结能力是依赖于习惯之上,良好的习惯养成后,通过年深日久的训练和学习,学生的总结能力便会自然形成,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构建。习惯与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所以,教师除了在课上对学生的总结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借助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后的自主学习,主动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弱势,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将总结的学习活动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恒荣.好习惯、大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4). [2]张正万.课后总结,习惯养成——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2). [3]武晓芸.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能力及习惯培养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4). 作者简介: 李瑞,贵州省凯里市,凯里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