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官名。西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遂废。清代多用为知州别称。
州牧官名。一州之长。《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不用。东汉灵帝时复设,掌一州军政大权,位在郡守之上。魏晋以后废。隋及初唐仅雍州设牧,以亲王遥领,实际长官为别驾、长史。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牧改为尹。宋时京师所在之地方长官尚称州牧。清代知州亦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州官
州官牧(州牧;邦牧) 州郡 知府 郡守 太守 邦伯 黄道 黄堂 一州之长,州牧:州尊 汉代、唐代的州长官:刺使 使君 清代的州长官:知州 对知府﹑知县等官吏的尊称:太爷 对州县官的称呼:父母官 对州官的尊称:天台 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府君 太守的敬称:铃下 太守的代称:五马 (州署中的属官:州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