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积极系统,增强积极体验,培育积极品质
范文

    何进?赵茜?周玫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积极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积极情绪、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发展等积极心理学关键词的解读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关键在于增强积极(情绪)体验。根据情绪产生的一般模式,小学生认知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认知评价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升认知评价需要多方位支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学校环境构建小学生积极品质发展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积极体验;积极品质;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1-0070-04一、积极心育理念新解读

    积极品质和人格指的是个体能在生活中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时时体验到这种幸福,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幸福的理论,因此,积极品质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人格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个体内化外在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强积极体验来习得,因此,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品质的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

    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及积极人格形成的轨迹和过程应该是,增加积极体验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人格,而积极人格的形成促进获得更多积极体验。这一过程中,外在环境系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积极系统的构建是支持积极情绪体验获得的保障。

    情绪发生的模式为:当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时,我们便对自己的需要和预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知评价,这种评价受到知识经验、思想方法、信念和价值观、外部诱导、劝说的影响。认知评价的结果决定了情绪强度、种类、性质、水平,以及消极或积极。

    积极情绪体验和提升认知水平密不可分,而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外界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产生积极体验、有利于个体积极品质形成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二、积极系统的梳理和构建

    (一)营造积极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可增强师生视知觉刺激,从中了解心育知识,满足人际互动、愉悦体验等不同需求。怎样营造温暖、趣味性强和可参与的积极校园环境文化?我们是这样做的:在原来包含室内外8个不同功能区,约300平方米的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大白之家)的基础上,从整体性、针对性和个性需求多方面打造校园文化。

    1.普适性的整体环境文化的建设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打造。用故事和名人名言,用具有知识普及、积极暗示功能的24品质打造操场文化;用每位教师照片和座右铭打造具有增强幸福、归属感功能的教师文化;以优秀学生照片和座右铭打造具有增强效能感、发挥榜样功能的学生文化;用积极行为指导标语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品质指向打造具有积极行为导向功能的楼道文化。

    

    2.有针对性的年段心理环境文化建设

    除普适性外,还要考虑各年段学生心理特点,打造让他们更感兴趣,有针对性的年段环境文化。结合心育课程,我们设置符合低年段身心特点的感统练习“平衡大王”、满足中年段学生交往需求的“大树的秘密”以及有助于高年段学生感恩品质培养的“毕业墙”。

    3.个性化需求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心育环境文化的建设还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重视班级环境的功能,班主任根据德育处提供的主题或者班级情况选择班级心语角和外墙的主题,设计展示或体验类的心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直接參与和体验的机会。

    (二)构建真诚开放的锦馨课堂

    除环境文化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无论课程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心理品质发展需要借助全部学科、全体教师的协调配合,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自控、交往和适应能力,提升认知水平,增加积极体验。因此,需要构建真诚开放的锦馨课堂。

    要构建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积极情绪的调适、心育能力的提升。

    1.帮助老师情绪调适,蓄积心理能量

    (1)建立制度保障。学校制定激励教师工作的评优选模绩效考核方案,给教师精神鼓舞外也有物质奖励。

    (2)营造安全和谐的调适氛围。为让教师能真正调适情绪,心理中心除了常规支持外,我们开展系列活动,例如氛围安全、尊重聆听、积极引导和同伴互助的“彩虹桥”教师心理工作坊,通过调查确定有实需的主题,根据主题我们邀请专家,老师们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例如上学期末有老师反映工作繁杂,压力很大,我们邀请高校专家到校开展“教师减压”主题教师心理工作坊,让老师们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3)提炼校本资源,链接校外优质学习资源。为提高调适的时效性,我们从各方面整合学习资源。首先是提炼学校内部学习资源,邀请学校有实操经验的老师进行经验分享,例如上学期四一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上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改进明显,我们请她介绍方法和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链接校外专家老师,让专家经验和教师工作对接。例如,上学期很多老师反映班上有孩子好动难管的情况,我们邀请华西的专家到校开展“与ADHA面对面”主题公益讲座,让教师和家长了解鉴别ADHD儿童的方法和管教的策略。

    (4)调适方式多样化。除以上的方法外,我们还结合学校工会活动,重视每一年的教师节、妇女节、师徒结对、迎新活动等具有仪式感的节日和机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还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游园活动、运动比赛等。

    2.课堂创新,储备心育方法

    课堂创新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心育班会课和音体美学科进行尝试。

    (1)心育班会

    课堂创新先从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着手,心育班会通过自主参与、共建共享的方式,分以下四个步骤实施。

    课例研讨:提升意识、先行思考、自主建构

    让班主任老师自行尝试设计心理班会教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加深对心育班会的思考,对心育班会意义、构建有初步的感知。

    集中学习:深入理解、澄清认知、优化方案

    在设计心育班会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少疑问,针对这些疑问,由德育处牵头,心理中心具体负责展开“学校心育特色发展视野下的心育班会”主题讲座,讲座从概念、特点及操作入手普及心育班会的知识,同时从课例建构方面全力支持班主任老师。

    推选比赛:行动研究、内省思考、形成概念

    经过年级组、心理中心的共同备课和磨课,每年级推选一名老师参加学校心育班会比赛,由校各级领导和心理中心成员担任评委。让老师们在实操中提升心育能力,感受心育班会的功效。

    成果分享:深入学习、提升能力、扩大实效

    我们开展心育班会主题工作坊,让所有班主任能够深入学习心育班会的技能技巧,邀请参与比赛的教师将认识、实际操作和感受进行经验分享并全员设计心育班会课例,完成后我们还会对课例进行修改,形成学校新育班会集。

    通过这四步,班主任开展心育班会课更加有针对性和方法,善于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班上有更多的积极体验。

    (2)学科渗透

    除心育班会外,音乐、体育、美术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我们尝试的重点。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学科教师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元认知过程的深度思考和再引导。

    观念先行,思考符合校情的实施方式

    早在10年前,学校就开始探索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心育为主的“拿来主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什么就从别的学科“拿来”哪一节课,我们发现这样操作忽略了学科本身及其教学目标;第二阶段,之后我们思考,学科渗透是否应该是双目标教学?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从目标到结构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度,难以保障学科教学任务;第三阶段,最后,我们重新解读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符合我校发展的心育渗透方法,它应该作为一种方法帮助学科老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科、掌握学习心理的方法,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目前尝试的方式。

    实事求是,分步骤和按进度计划进行渗透

    理清思路后,我们认识到,既然心育作为一种方法能帮助学科教师更好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在渗透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科的主体地位,按教学计划实施。我们对学校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二年级体育老师发现在课例“行进间运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球练习经常出现掉球和“双脚打架”摔倒的现象。观察发现,这些情况更多是由于学生手、脚、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注意力也不够集中造成的。为了减少这些状况的发生,要加强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练习。我们选择第一环节进行渗透,通过设置感统训练的游戏“平衡大王”“时空隧道”“石子河”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游戏中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练习,同时也发展肢体协调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音乐学科演唱课需要同学分小组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分工环节学生常常会讨论很长时间,在表演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最后演唱的角色并不是他所喜欢的角色,追问原因,可能是表现能力不如别人,或被更喜欢这一角色的同学所取代等。为促进小组合作,首先布置前置作业,当上一节课学唱《猫虎歌》完成以后,学生完成合作调查单,用兴趣和能力概括小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取向。先确定自己的喜好,说明理由,再在小组表演结束后,讨论和分享:你是否扮演了你喜欢的角色?如果发现学生喜欢和表演的内容相同,可引导他们互相探讨,加深理解,然后协商确定人选。如果喜欢和表演的内容不同,可以从能力提升和尝试新的选择来进行引导,安抚学生情绪,感知合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品质。

    在美术学科“画夜景”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感知,明暗色彩的对比以及如何画好夜景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创作的时候,他们对明暗颜色和其他颜色的理解并不深刻,用色单一。观察在这一节课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渗透观察的方法要有目的、有顺序,边思考边记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3.标准聚焦,构建锦馨课堂

    课堂尝试中我们发现,积极的课堂应该具有一定的标准,这一标准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更有侧重点地进行调整,重视指标达成,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4.以新育心,扩大积极效应

    课堂的新变化也是教师和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在教师们自主构建和共建共享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课堂标准的建立。标准的建立反过来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如同我们在教师积极体验中建立标准,标准的执行又增强这种体验。今天我们学校好课堂的标准不仅仅是教书,还是育心育人。

    (三)建立互助融通的朋辈关系

    互助融通的朋辈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幸福、希望、兴趣等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类似心理辅导的影响。为此,我们从小组、班级、学校不同层面建立互助融通的朋辈关系。我们以针对全校学生的锦馨达人秀和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学生发展支持小组活动为例进行介绍。

    锦馨达人秀是一个自下而上、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帮助学生变得阳光、自信,敢于表达和展示自己所设计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班级初赛、学校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学生通过自行组建小团队、分工合作、寻找资源、互相支持和监督,排演自己编排的节目,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晋级决赛。它目前已经成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各年级学生热情高涨,从学生表现来看,他们大胆自信。

    除普适性、班级团体性的活动外,学校还针对各年段,深入挖掘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同辈辅导的力量,相互支持学习,构建互助融通的朋辈关系。针对同质或异质学生成员,成立学生发展支持小组。目前,支持小组由成长小组、兴趣小组、探索小组三部分组成。成长小组基于“公平”“合作”“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来进行小组课程内容的设定,目前开设有“没有公平的公平”“一个都不能少”“感谢有你”等活动;兴趣小组基于“爱”“创造力”“鉴赏”等积极心理品质制定了“母亲节的礼物”“自制相框”“青铜器畅想”等活动;探索小组则旨在激发学生“好学”的动力,发掘“好奇心”和“洞察力”,开展了“疯狂的气球”“水往高处流”“柠檬汁隐性墨水”等活动。

    (四)实现和谐共生家校合作

    为让学生有更多的积极体验,家庭教育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家校合作有效,我们首先考虑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发展需要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来设置共性菜单,班主任再依据班级和个别学生的情况设计个性菜单。为了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家校合作应该发挥学校、家长、社区等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作用。为此,我们成立家长学校,尝试通过目前已有的家校合作渠道梳理和完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家长学校的共性加个性化菜单,形成家长课程,让家校合作形成序列化。我们以目前的二年级(下)家长互助小组举例说明。

    对于教育在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家长们也有自己的压力或者经验,为建立一个家长之间的支持体系,给家长们在教养孩子的道路上支招,促进家校的有效结合,心理中心开设了家长互助小组课程。通过封闭式的小组活动“问题归属”“认识情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留住闪光点”等主题,开展系统的探索,家校双方深入思考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通过营造积极校园环境文化、构建真诚开放的锦馨课堂、建立互助融通朋辈关系、落实和谐共生家校合作等方式,我们试图构建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外部支持系统,促进在客观事实和情绪反应间形成至关重要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最终形成积极品质。随着学生品质的发展,他们会过上真正的有品質的生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