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分型处理 |
范文 | 周亚静 王敏 张健
【摘? 要】目的: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80例德州市人民医院子宫瘢痕妊娠住院患者,根据超声显示的妊娠物生长方向和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分为Ⅰ型(向宫腔内生长,厚度>3mm,25例)、Ⅱ型(向腔内生长,厚度≤3mm,30例)及Ⅲ型(向膀胱方向生长,厚度≤3mm,25例)。所有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方式A为超声监视下清宫、方式B为腹腔镜手术切除。比较三种类型的声像特征和手术方式。结果:Ⅲ型和Ⅱ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均显著小于Ⅰ型,且Ⅲ型肌层厚度小于Ⅱ型(P<0.05);Ⅲ型和Ⅱ型均较Ⅰ型绒毛更易侵入肌层、血供更丰富,而Ⅲ型与Ⅱ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Ⅲ型采用方式B比率高于Ⅱ型和Ⅰ型,且Ⅱ型采用方式B比率高于Ⅰ型(P<0.05)。结论:不同类型瘢痕妊娠声像特征不同,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分型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57-02 研究显示,孕卵着床于人体子宫剖宫产瘢痕位置被称作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学者提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超声分型标准,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而采取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能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健康安全[1]。因此,我院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分型处理进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德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80例子宫瘢痕妊娠住院患者,根据超声显示的妊娠物生长方向和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分为Ⅰ型(向宫腔内生长,厚度>3mm,25例)、Ⅱ型(向腔内生长,厚度≤3mm,30例)及Ⅲ型(向膀胱方向生长,厚度≤3mm,25例)。 Ⅰ型组25例:年龄在20岁直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30.21±1.15)岁。 Ⅱ型组30例:年龄在21岁直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30.15±1.26)岁。 Ⅲ型组25例:年龄在22岁直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30.45±1.07)岁。 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平均年龄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代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方式A:超声监视下清宫,方式B:腹腔镜手术切除,在术前对患者实施检查,明确妊娠物的生长方向、着床位置,从而对病情轻重进行判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声像特征、手术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2.2对比声像特征 2.3对比手术方式 8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三组患者在术式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差异,Ⅲ型组患者采取方式B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比率高于II型组患者和I型组患者(P<0.05);而II型组患者采用方式B比率也高于I型组患者(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为少见的异位妊娠,具有十分特殊病理生理基础,但是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確,直接诱因主要是剖宫产手术后人体子宫瘢痕愈合缺陷而引起的子宫瘢痕缺损,为剖宫产手术后十分严重远期并发症,易导致胎盘植入、流产大出血情况,而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目标为终止妊娠,去除病灶,保障患者安全,应避免盲目进行刮宫[2-3]。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一旦诊断确定,应早期终止妊娠,并将妊娠物清除,单纯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低、治疗时间长,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该类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为主。Ⅰ型患者的妊娠物向宫腔内生长,厚度>3mm,其损伤程度轻,手术一般选择简单清宫术,而II型患者妊娠物也是向腔内进行生长,但是厚度≤3mm,预示患者损伤加重,进行清宫术治疗,部分患者易发生残留和大出血风险,除了孕周小或者无明显绒毛植入II型患者可实施清宫术外,其余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应选取其他术式治疗。Ⅲ型患者的妊娠物向膀胱方向突起,且血供丰富和绒毛植入几率增加,进行清宫术,易导致大出血或者子宫破裂情况发生,因此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特别谨慎,多数Ⅲ型患者应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术[4-5]。 经研究表明,Ⅲ型和Ⅱ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均显著小于Ⅰ型,且Ⅲ型肌层厚度小于Ⅱ型(P<0.05);Ⅲ型和Ⅱ型均较Ⅰ型绒毛更易侵入肌层、血供更丰富,而Ⅲ型与Ⅱ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Ⅲ型采用方式B比率高于Ⅱ型和Ⅰ型,且Ⅱ型采用方式B比率高于Ⅰ型(P<0.05)。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瘢痕妊娠声像特征不同,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林安平, 杨竹, 蒋兴伟, 等.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型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4):266-269. [2]?? 刘玉洁, 宗利丽.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研究现状[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6, 43(1):99-102. [3]?? 陈敏.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分型的治疗选择[J]. 江西医药, 2016, 51(5):440-442. [4]?? 柯玲, 李志英, 潘敏,等. 基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的治疗方案探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 25(9):627-629. [5]?? 谢秋娴, 谢昭雄, 陈婵玉, 等.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应用于不同临床分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6, 45(8):1072-10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