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解读 |
范文 | 李乐平 教师要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游残,而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评价游戏的好坏或幼儿能力的强弱。教师要学会思考:为什么幼儿喜欢玩这个游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发生?为什么游残没有顺着教师的预设行走?游残背后的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经验认知等前期基础如何? 观察是教师为儿童提供适宜性教育和指导的前提,我们为评价儿童而观察,为课程设计而观察。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差距以及材料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对教育行为和活动进行调整、优化和重组。 1、观察存在的困惑 我们都知道观察是评价游戏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渠道,可是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观察,观察什么,对观察的困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不明确观察的方向:什么都想观察,但不知道观察哪点更有价值,教师缺乏游戏前的预设、判断和思考。 不清楚观察的内容:游戏现场混乱,教师来不及或无法静下来做观察。孩子今天玩这个,明天玩那个,教师该连续观察哪些内容,如何客观观察和记录? 不了解观察的方法:观察工具不够合理;在游戏中来不及记录观察的内容或不知道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观察缺乏科学合理的记录方式。 二、观察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从幼儿兴趣与需求、幼儿经验及水平、游戏发展与情节、游戏认知及困惑、游戏创新及材料使用等几个维度观察幼儿游戏。 1.幼儿情况:即幼儿情况分析,包括幼儿基本信息、幼儿经验水平及兴趣需求。如星星,中班,男,喜欢玩建构游戏,尤其对搭建火车有着浓厚的兴趣。 2.游戏进程:幼儿在所有领域的发展能力及个性品质;正在建构的信息和知识水平;他们应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深层次兴趣与爱好;游戏过程中可以挖掘的价值在哪里(如哪些点可以或有必要生成集体教学活动);角色的调配与同伴间的社会交往;游戏可能延伸的方向;等等。 3.同伴交往:幼儿的游戏方式是独立的还是平行的,是相互合作的还是支配的,他们解释行为的能力如何,观察这些内容能让教师明白游戏中的幼儿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同时关注幼儿的语言及行为动作有哪些,观察游戏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的方式方法。 4.情绪情感:幼儿参与游戏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情绪状态如何;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点在哪里,持续时间的长短;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文化背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获得了什么样的社会情感,如体验到满足感、成就感、自信心,还是同情心、挫败感等。 5.材料互动:幼儿如何选择材料,是不假思索,还是跟风;是自主的,还是被别人强加的;选择了哪类材料,是低结构、高结构还是无结构;对材料是否有创新与改造,是否一物多玩;创新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是组合使用、剪切折叠,还是替代变化,此外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助推幼儿游戏。 三矩形观察日志法 (一)定义:观察者(教师)针对某项活动或某个观察对象进行定点观察,采用矩形图式的方法,让观察者以游戏的时间轴为基准,对幼儿游戏情况进行逐步深入的、全面的观察与记录。 (二)优势:观察目的明确聚焦,观察内容纵深连续,观察维度全面整合。 (三)适用游残类别:个案追踪观察,区域(建构类、角色类、学习类、表演类)游戏观察,自主游戏(室内、室外)观察。 (四)使用情况描述 1.个案跟踪观察:观察者(教师)确定1 2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具体分析幼儿情况、已有经验水平、兴趣与需求等,可在游戏中的各个时段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定点式的纵向观察,深入了解和分析被观察者的情况。(见表1) 表1仅作个案追踪观察中的内容参考,记录观察的过程可以是拍照、摄像、录音、即时贴记录等,便于对后期观察到的即时信息进行回放和反思。 2.区域游戏观察:观察者(教师)以区域游戏中的某个区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了解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及场地设置、活动人数及参与兴趣度、幼儿游戏建构过程及可挖掘的价值等,并通过关键事件的观察与分析,了解该区域是否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求及幼儿核心经验的学习,可对游戏者进行“撒网式”观察。(见表2) 区域游戏观察表使用技巧: (1)区域活动开始后,观察者可先用环形扫描法(见图1)了解班级幼儿对活动区的兴趣选择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扫视,通过饼图或圆形分割法来记录幼儿游戏人数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幼儿对每个区的需求确定观察对象区,也可以根据主题需求对特定区域进行观察,为后期分析和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该图可放置在表2中的第3列“当前关注内容及幼儿人数”中使用。 对于活动开始后仍旧游离在外的幼儿,教师可以及时介入指导:“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了吗?”“你可以试一试××区,里面有很多新材料哦!” (2)幼儿年龄越小,游戏兴趣和时长越容易受到同伴、环境和材料等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他们的游戏行为,以时间轴为基准,记录情节的发生发展及安排,通过片段分析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支持和促进游戏发生发展的内容或材料等,优化内容及材料的二次添加。 娃娃家的情节记录:烧菜、哄娃娃、整理房间、做客等情节可以用代号①②③来表示。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孩子游戏情节选择,孩子的姓名可以用A、B、C来代替,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情节时间轴上,便于教师记录。(见图2) (3)材料观察:从新玩法中寻找幼儿对材料的关注点和创新形式,采用“>”“<”等符号记录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角色体验中找到幼儿游戏的需求、还需增补的材料等(见表3),该表可放置在表2第4列“材料使用及创新”中进行观察记录。 3.自主游戏观察:观察者(教师)针对某个自主游戏项目中的某一项或子主题进行对比性观察记录,如野战游戏中的“器械营”游戏活动;针对某个特别儿童(能力很强、很弱、特殊儿童等)与以往该幼儿活动情况做对比性观察,了解其在某个单元内获得的某种经验或者已达到的水平,被观察者处于什么层级,观察内容可以借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目标部分。(见表4) 自主游戏观察表使用技巧: (1)记录幼儿之间互动时,可通过双向或单向箭头来记录两者和多者之间的互动,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记录多名幼儿(见图3),该图可放置在表4第6列“观察实录”中使用。 (2)记录幼儿情绪变化时,我们可以用色条来代替,如生气用红色表示,平静用蓝色表示(见图4),用不同的图示或颜色表示幼儿情绪的变化,该图可放置在表4第7列“情绪变化”中使用。 (3)在记录表4第8列“分析与思考”时,教师可以根据“情绪轮盘”(普洛特契克在1980年绘制了情绪轮盘模型.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形式。立体模型以一个倒立的圆锥体的形式呈现。情绪轮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情绪之间的联系和差异),针对照片中的现象或行为动作等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样更加直观有针对性,同时链接《指南》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整,优化游戏内容的选材与架构。 四、“矩形观察日志法”的使用建议 (一)关于观察的記录 因表格空间有限,教师在记录观察信息时,可以记录儿童语言中的关键词,动作中的关键行为,白描幼儿的情绪情感发生。教师应该尽量减少主观评价,最大客观地还原人、事、物,避免夹叙夹议主观判断,不要用内向胆小、同伴交往能力弱、不太爱表现、不合群等字眼。 (二)观察的工具使用 从情绪变化中寻找当前关注点,从幼儿动作行为中寻找游戏契机,从同伴互动中发现可以深挖的价值点。借助媒体记录幼儿游戏时,如有必要可提前告知幼儿,以免他们过于紧张而影响拍摄,要注意录音工具的使用,要尽量在游戏中的旁白、解读、描述时使用。 (三)关于游戏的解读 教师要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游戏,而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评价游戏的好坏或幼儿能力的强弱。教师要学会思考:为什么幼儿喜欢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发生?为什么游戏没有顺着教师的预设行走?游戏背后的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经验认知等前期基础如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