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评价为导向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范文 | 盛兴文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评价”一词共出现16次,并在第十七条专门论述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的要求,共包含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质量年度报告、培训质量监测、督导评估办法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指向就是要深化和保障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为产业发展、解决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发挥好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的重要作用。 以评价为切入点,如何做好对职业学校办学的评价?如何做好对职业学校教学的评价?如何做好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这三个问题,是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从业者贯彻落实《方案》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起点,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完善学校评价内容,突出自我发展特色 学校评价应从教育的理念、培养的方式、成长的氛围、完善的设施等方面去考核。我们参考质量年报23个二级标题,涉及学校评价方面的有11项;参考教学诊断与改进16个诊断要素,涉及学校评价的有7项。与此相对照《方案》在学校评价方面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及要求。 首先,把握好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方案》总体要求与目标中指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学校要对接现代科技发展的应用前沿与趋势以及市场变化与需求,在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肩负起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训的数量与质量应是对职业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笔者认为,其目标有两层含义: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具有一技之长,更高目标是让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其中后者应是评价学校需增加的衡量因素。三是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完成好办学的首要任务。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的学历教育”或“简单的技能教学”两个办学倾向,要把职业教育办学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摆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视角中去考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其次把握好办学的标准。《方案》指出:一是建立健全学校设施、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以标准指引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职业学校要完善、落实标准,有可供评价的标准内容与细则;二是建立校企全面、深入的合作机制,对于这方面评价应把握全过程、共享两个关键词,即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校企实现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当前评价的内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是否全过程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内容以及“双师”队伍建设上有实质性举措;二是校企是否有人员双向流动,是否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和职业院校教师之间实现互聘;三是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做好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的配套建设及在职业院校的落地实施。评价的重点是职业院校要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查看是否有企业深度参与,市场调研是否全面,是否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是否有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新举措。 二、完善学业评价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学业评价就是教学过程的评价、培养结果的评价,参考质量年报23个二级标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专业动态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规范管理情况、德育工作情况等;参考教学诊断与改进16个诊断要素,涉及的有专业建设状态、课程建设状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等。与之相對照《方案》有以下三个方面新的要求。 一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评价。是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是否对每一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梳理,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紧密结合、同向同行;是否营造“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育人氛围,是否有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的文化氛围,是否有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宣传氛围;是否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等。 二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首先查看培养方式,应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立足“德技融合、专创融合和赛教融合”,坚持“标准引领、技术引领和创新引领”,探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其次查看评价方式,应探索“单项技能与综合职业技能测评相结合,学历证书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相对接,自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补充”的学业评价方式,关注学生需求,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权;最后查看课堂教学是否普及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理实一体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三是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评价,扎实推进“三教”改革。首先查看教师,新进专业教师是否为企业一线人员,是否对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优秀高职毕业生开展聘任工作;其次查看教材,是否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是否使用引入典型生产案例的教材,以及教材的新旧程度、更换比例等;其三查看教法,是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主动去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是否有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做法,是否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是否探索学生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完善学生评价内容,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及就业质量的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成长的过程,影响着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一般来说,评价的要素包括学生素质、职业精神、实习情况、就业质量、职业发展等方面。与之相对照,《方案》有两个方面的新变化。 一是对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评价。《方案》提出,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如何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同类多个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应是对学生评价的新内容。 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案》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实践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改变单一考试检测的手段与方法,把定量数字化评价与定性描述性评价相结合、横向的普适性评价与纵向的个性化评价相结合。如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免修相应课程;对参加素质能力大赛获奖或参加重要社会实践的学生,可在相应课程中加分等。这样就可以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勇于钻研,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方案》指出,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涉及学校、学业、学生三个评价层面,是评价内容的重点取向。现阶段,职业院校应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强化原始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与运用;进一步落实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做好学校自我评价;积极迎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考核,修正自我评价。我们相信,通过多方评价引导,必将有力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 (责编? 李亚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