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生物主体课堂构建的尝试与收获
范文

    赵洁

    摘 要 曾经,初为人师的自己为新课改理念激动不已,然而几场小打小闹的改革实践后,我却感到一种可怕的枯竭,尤其是当我付出所有的努力,课堂上仍有陪坐、发呆和打瞌睡之士时,我感到十分迷茫,开始害怕做新的尝试,恰值参加工作近七年,我辩笑言:或许工作也有“七年之痒”吧。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1点燃热情,反思自我

    2018年有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一是有幸回到陕师大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期间接触到了很多教育专家,了解到了很多生本教育课堂的成果,包括和大学同学之间的交流,让我认识到生本并不遥远,我所熟悉的他们已经可以将生本教育做得那么完善;二是有幸参加市教学能手比赛,虽然因为答辩与讲课撞期等原因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评委和同仁,他们的思想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的热情重新被点燃,开始反思自己的惯见课堂:那大概就像一个患有急躁症、软骨症、贪食症、亢奋症的失控的老师,教育一群患有失语症、孤独症、渐动症的迷茫的学生,太拘泥于教材和教学规范,总是从“教”出发,而未必指向“学”,对生物课而言,尤其是忽略了唤醒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一个一个的问题陷阱控制学生对神奇的科学现象的感受,所谓“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不过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罢了。

    2寻找主体的尝试

    再次尝试前,我对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观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了解,并对其中的思想进行了了校本化的演绎,开始了课堂实践行动。改变的每一个步都迈得非常艰难,开始的尝试总是觉得青涩中夹杂着些许混乱,虽然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但我的课似乎还是缺少生命科学的思想渗透,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科特点。就像前段时间一轮复课“把脉问诊”活动中兰素芬老师指出的忽略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落实。

    伴随着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在跌跌撞撞的实践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我逐渐发现了能让学生保持专注的窍门:我将“教案”变为“规划书”,将“教师讲”变为“主体学”,将“抄笔记”变为“构建知识体系”……虽然变化缓慢,但我的学生们明显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令人可喜的变化,我和他们之间初步形成了 “独立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教师导学”的模式,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参与,以小群体互动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表达与表现机会。而我则注意在导学过程中除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完善,多结合学科特点加入更多的素材展示,比如生物的智慧捕食、科学家的小故事小八卦、生活中的生物學问题、生物学科与社会责任等,这部分往往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是培养生命观的关键,以此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互补、聚合、放大,使学生终身受用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爱生物,尊重生命科学。

    3有动有静,学会倾听与等待

    “主体学堂”让我看到了生本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让我明白,“学”比“教”更重要。然而这之中也暴露出些许问题,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有时似乎格外关注了学生的讨论与表达,使课堂变得非常热闹但却未必真正的高效,反思之后,我想课堂的热闹与否并不足以评判一节课的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说,热闹的课堂与安静的课堂应该是相通的。所以,在之后的课堂中,我更加注意课堂上的“等待”与“倾听”环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开始的我总希望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常常表现得过于“心急”,总是急于提问学生,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为什么的问与学生的答之间、学生的回答与我的点评之间几乎是“零时差”的,于是课堂在我的强势牵引下“顺利到达彼岸”,实则只是我的教到了“彼岸”,但学生的学还在“此岸”,我大概犯了沉浸在自我世界不能自拔的毛病了。反思之后,我学会了课堂中两个“等待”:一是每次抛出问题后等待一两分钟,提醒学生不要急于举手,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二是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等待一两分钟,不急于点评与点拨,给学生留有思维缓冲时间。

    面对学生,必须要善于倾听,所以我做出了很多细节上的改变,比如:在提问后,那些不太会的学生试图努力,准备跳一跳,我不会像以前一样提醒他们“想好再说”,这一句话可能就打消了学生继续说下去的勇气,就要让他们没想好也可以大胆安心地说,越说可能才会想得越清楚。又比如:我不再给学生强调 “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对一个学生而言,可能费了许多工夫才有了一些想法,却被别人抢先说了,导致自己无话可说,我想就算与别人想法相近甚至相同,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也非常重要,其实最好的学习就是讲给别人听,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呀!作为教师一定要重新认识倾听背后的教育学,要舍得时间、学会倾听、学会等待,让课堂动静相宜。

    走在生本教学探索的路上,求变,让我听到了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触碰到了学生个体生命的律动,我想未来教育的美好和诗意并不在远方,它就在你我的脚下,在你我一次次的尝试与改变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