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良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析
范文

    韩国彩 安雅丽

    摘 要 优良家风通常体现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家风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其蕴含的道德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厚的滋养,优良家风的融入将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优良家风 基础课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42

    Abstract A good family style usually reflects the moral character of a family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The excellent family styl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s have common value appeals, and the moral resources contained therein provide rich nourishment fo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family styl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Keywords excellent family style; basic course; education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家风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路径,即将传统优良家风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第一门课,“优良家风”融入教学中,必将给“基础”课注入新的活力。

    1 优良家风与“基础”课有共同的价值诉求

    1.1 优良家风与“基础”课教育目标的契合性

    优良家风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风尚,通常体现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道德风貌。这些道德风貌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期由各具特点的家训表达出来,但是教育目标相近,以厚人伦、重教化、志高远为主。例如,颜之推《颜氏家训》强调家庭伦理秩序:“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2]朱熹《朱子家训》强调:“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3]明代王守仁《示弟立志说》勉励弟弟要“为圣人之志”。家训所用词语千差万别,但是其宗旨基本都是遵循儒家文化的教誨,培养孩子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看来,优良家风与“基础”课教学目标高度契合。

    1.2 优良家风与“基础”课教育主体的一致性

    2 优良家风为“基础”课提供丰厚的滋养

    2.1 优良家风融入人生观教育

    优良家风形成之初主要目的就是训诫子孙,使其读书明德、确立志向,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于人生观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基础”教材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就是探讨人生问题,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因此,优良家风融入人生观教育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有意义。

    首先,就人生目的而言,“基础”课要求大学生要把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要自觉的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追求。在这方面,古人常常教育子弟要有志向,要以圣贤为榜样。王阳明告诫子女要勤读书、做良士,先要有志向,“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山西闻喜《裴氏家训》要求子弟“立达希贤,典型规模”。杨震不为子孙置办产业,以“清白传家”为后世传颂。其次,关于人生态度,“基础”课强调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人生须认真、当务实、应乐观、要进取。在这方面,古人也有很多论述。如,诸葛亮追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诫子书》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关于人生价值,“基础”课强调,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几乎每个家族都自觉做到了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统一。山西静升王氏家族,以诚信闻名,以仁义处事,在高寒地区开设义店,在灾荒来临时开设义仓。江苏昆山朱柏庐一生潜心治学,家境稍好就设置义田赡养族人,德被一方。

    2.2 优良家风融入价值观教育

    优良家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优良家风总体而言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做到儒家文化倡导的五常八德,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提高的不仅是大家的认知度,更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提高认同度和自信心。古人早就指出,治理家庭不能“有爱无教”,“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应该充分汲取优良家风中的精华,以古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为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良家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优良家风正是把核心价值观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以“爱国”为例,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每以天下为己任”,他叮嘱后人,“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老夫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南宋爱国名臣胡铨“一书安邦”,去世前写下家训:“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他还把爱国情怀书写在给孩子们的书信中:“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4]观古人言行,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必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2.3 优良家风融入道德观教育

    國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文明早期就非常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优良家风以立德修身、追求诚信、读书尚贤、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等内容为主,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美德资源。追根溯源,优良家风的精神实质和“基础”课教材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要求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5]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学习古人的智慧,用优良家风中的道德精神照亮新时代道德建设之路。

    首先,关于“明大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官员要讲政德。北宋哲学家张载以其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彪炳史册,表现出了文人的伟大担当。《钱氏家训》强调:“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6]其次,关于守公德严私德。守公德就是守住公众之德,严私德即严格约束自己及家人。东晋时,陶侃之母湛氏“封坛退鲊”的故事广为流传。东汉时,东莱太守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更是在警诫世人,任何时候都要严守为人为官的本分。

    3 优良家风有助于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3.1 优良家风是言行一致的典范

    我们在“基础”课上常常给学生讲道理,但是没有典型案例就缺乏说服力,学生难以从内心信服,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优良家风的践行者,他们往往是言行一致的典范,他们的事迹非常有说服力。比如,郑氏家族以孝义冠天下,《郑氏规范》说:“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郑氏始祖郑绮,侍候母亲饮食汤药,三十年从未懈怠。陕西韩城党家村则把育人看的很重,“要门庭显,必须积德;求子孙贤,还是读书”。公元1555年,韩城遇到灾荒,党孟辀当众把穷人借粮200余石的借据烧毁,时人称赞他为“党义翁”。

    3.2 优良家风有娓娓道来的理论

    “基础”课上我们常常讲述“大理论”、“大情怀”、“大原则”,这些内容显然非常正确,但是往往和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会感觉理论和现实有些脱节。优良家风则把大道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让人觉得确实有理且管用。如《颜氏家训》讲教育子女的道理,认为普通人不能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不是“欲陷其罪恶”,只是不愿意生气打骂孩子罢了。但是孩子有了过错就像人生病一样,“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袁采所著《世范》清晰地指出了家庭矛盾的一般情况,“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又进一步说明产生矛盾的根源,“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7]如此讲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让人折服。

    3.3 优良家风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基础”课教学对象是大学生,过多的理论讲授会让他们感觉课堂枯燥乏味,穿插生动形象的故事会提高抬头率,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世人多知包拯铁面无私,却少有人知道包公是一个大孝子。包拯29岁考中进士,因父母不愿意随其赴任,他便毅然辞去官职,回乡侍奉双亲,直至父母去世,时间长达十年。此事让欧阳修肃然起敬,称赞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范仲淹爱国情怀为人景仰,但是他的爱民之情更是让人感动。他曾经在苏州买过一块地皮,风水先生大加赞赏,认为这快地皮上盖房子世代都会出大官。范仲淹知道后反而把地皮捐出来,盖了一座学堂,让更多的孩子在此读书。

    优良家风饱含着名人及大家族的治家经验和育人智慧,曾经对家族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其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将优良家风融入“基础”课教学,必将极大的充实课程内容,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2] 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朱熹.朱子家训[M].朱杰人,编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梁启超.梁启超家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 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4-05-30.

    [6] 牛晓彦.钱氏家训新解[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7] 袁采.袁氏世范[M].李勤璞,校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