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校“微党建”工作体系的构建 |
范文 | 李宏新 徐婧雯 摘 要 新时代,依据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其开展“微党建”,是新时代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是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0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探索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微党建”工作体系的途径:建设高校微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优化高校微党建工作内容模块设计,丰富高校微党建宣传形式进而增强其感染力,完善高校微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联合育人队伍。 关键词 高校 微党建 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27 Construction of "Micro-Party Building"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LI Hongxin, XU Jingwen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using the Internet to carry out "micro-party build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novative mode to carry out 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2000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construct the "micro-party building" work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micro-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ing the content module design of micro-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riching the propaganda forms of micro-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by enhancing its appeal, improv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icro-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uilding a team of joint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micro-party buil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2017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18年4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占领网络党建工作阵地,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是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1 构建高校“微党建”工作体系的意义及重要性 (1)依托互联网,构建“微党建”工作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依托互联网,利用“两微一端”,开展“微党建”,有利于构建学习资源共享、师生融合互动的双向教育引导模式;互联网具有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走进学生的教育视界,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微党建”工作体系,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逐步呈现出新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00后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心理需求构建“微党建”工作体系,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校大学生参与教育的主体性,发挥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进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效果。 2 00后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18年,第一批00后学生进入高校开启大学生活。00后将逐步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心理特点,是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 2018年,在全国学联秘书处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4.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与自己息息相关,31%的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00后的自我认定是:爱国、自信、独立……;00后理想的职业选择(排名前三位)的有:文学艺术类、教育类、IT、通信、电子、互联网类;00后认为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朋友对自己影响最大,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向朋友求助;网络流行语已经融入00后的日常生活……”[1] 通过《00后画像报告》我们看到:第一,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心怀感恩,重视亲情,勇于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中奋斗。由此,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教育引导契机。第二,00后大学生已经将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是高校党建新的课堂空间。第三,对00后影响最大的群体包括家长和朋友,发挥家长和同辈群体和教师对联合教育引导作用将更有实效。 3 构建高校“微党建”工作体系的途径 大学生微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要求和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利用互联网尤其是“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的实践活动,以及对大学生党组织进行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建设。[2] 高校“微党建”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平台建设、内容设计、媒介形式、机制、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深入开展。 3.1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高校“微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及对生活的影响日新月异。据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网民数量达到了7.72亿,而20-29岁的网民比例高达30%,手机已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高校大学生始终是站在新科技、新事物的最前沿的用户群体,微信也已经成为每天影响大学生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新媒体。因此,高校党组织有必要集中资金、技术开发队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发建设“微党建”工作信息化APP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融合于高校已经固有的、有很多学生受众群体关注的高校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拿起手机便可自主学习、参与党课;可以帮助高校党建工作者跨越时空界限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可以帮助高校党建使中很多事务性统计工作通过网络操作和备份,可以帮助党员通过APP预约党员教育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讓高校党建饱含科技创新魅力,让高校党建工作变得快捷而有智慧。 3.2教育内容模块化:优化高校微党建工作内容模块设计 高校“微党建”教育内容设计应该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首先,它饱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隐含党建思想宣传内容于其中。依据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包括: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时间管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大学生的恋爱、人际交往以及一些有趣的心理健康小测试、心理健康咨询等等;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引导模块,围绕大学生的职业兴趣测试、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就业政策、职业技能招聘与面试、职业道德、定岗实习等; (3)大学生党团建设,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微党课、微党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团组织建设等等; (4)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模块,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事务的办理,申请和预约,申报与反馈等等; (5)大学生奖惩助贷服务模块,对贫困生群体开展各种服务和励志教育等等; (6)大学生文化素养、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模块,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知识引导,网络文明与安全的素养教育。 3.3 媒介形式多样化:融合 视、听、说、感融合为一体的互动宣传形式 高校大学生喜欢追求崭新的事务,追求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则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内容呈现可视化的特征。许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图像、图片、动画、视频、文艺作品等图像话语,巧妙地、恰当地且充满情境性地将精深哲理、文化意蕴释放出来和诠释清楚,无论是可说的思想、不可说的意识,都得到了机智而有效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绚丽的形象化效果吸引了教育对象的眼球。可以说,这是一种“语言学”范式向“图像学”范式转变的生动具体的体现。”[3] 首先,需要采用多种宣传素材搭配组合,如生动的图片,当下流行的青年大学生喜欢的音乐,高校大学生当下最喜欢的网络流行语;其次,宣传形式要生活活泼,比如大学生喜欢的动画动漫人物,大学生喜欢的抖音呈现形式,大学生喜欢的直播形式等等;第三,文字内容长短适中、与图片、视频等有机结合,通过这些宣传要素的综合搭配,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视听;进而增强高校“微党建”内容的感染性和影响力。 3.4 教育队伍联合化:建设师生互助的育人工作队伍 高校“微党建”教育队伍,目前还存在着队伍网络宣传教育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对网络宣传教育特点把握和认识不充分,对网络宣传教育媒介使用不灵活等不足,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各种网络宣传教育网站出现了不吸引人、不感染学生的尴尬局面。加强高校“微党建”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引导,引导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工作阵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意识;其次,发挥教师的内容设计指导优势,发挥同辈教育群体贴近学生思想及媒体宣传的创新优势,将师生有效融合,发挥综合教育引导合力。第三,高校党组织应该集中核心优势,组织高校“微党建”师生工作队伍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当下最流行的新媒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网络微文的特点及撰写方法,网络宣传教育图片及音频、视频使用及处理方法、网络安全、舆情监控、网络素养教育应采用的方法等等。最后,应该建立高校“微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微党建”工作有科学的工作量考核制度,额外工作量加分激励制度,榜样优秀评选制度。 参考文献 [1]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8-05/04/content_17158854.htm [2] 周卓.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7.3:7. [3] 程仕波,于蕾.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第506期):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