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OBE视角下的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改进研究 |
范文 | 朱希西 赵良辉 [摘? ? ? ? ?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更多的旅游岗位人才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来平衡市场的供给需求。通过对招聘网站上发布旅游相关职位的企业公司进行网络数据,以获取旅游职位应聘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通过对各项所需能力进行归类分析,运用成果导向型思维为高校旅游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研究。 [关? ? 键? ?词]? 旅游管理;OBE理念;市场需求;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32-02 据统计,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97万亿元,占我国GDP的11.04%。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将会带动更多旅游产业岗位的人才需求。高校旅游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的成果。学者李开元结合南开大学对旅游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首先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翁钢民提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兼顾多学科基本理论和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张燕燕则从体验感受的角度进行旅游相关课程设置分析。胡晓珊在课程探究中直接提出“只学有用的,用得都要学”的观点。这些研究对高校旅游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 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始于1893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然而相比于国外,国内旅游方向高等教育从1979年开始招生,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教育层次。目前,国内旅游教育在專科和本科层面已有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国内高等旅游教育起步较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尚在探索阶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种种原因导致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尤其是对硕士生的教育研究相对缺乏。我国虽然在部分高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但发展缓慢,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市场对接度不够。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招聘网站上发布旅游相关职位的企业 公司进行网络数据爬取,获取旅游职位其应聘能力要求等相关信 息,通过对各项所需能力进行归类分析,运用成果导向型思维为高校旅游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研究。 一、市场需求能力分析 成果导向型教育理念是根据企业单位对学生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反向设计理论的课程。通过网络数据爬虫技术获取招聘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信息。首先对智联招聘和58同城两个招聘网站的网页采用互联网数据爬取技术,针对企业发布招聘信息 的网页进行大量数据爬取,提取出招收旅游相关专业的企业部 门的名称,对得到的所有信息进行中文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处理;根据关键词显示的比例大小,可以得到发布招聘的热门企业类型。对发布招聘的热门类型公司进行招聘要求爬取,排列靠前的能力要求分别为英语、专业能力、形象礼仪、商业思维和旅游规划。 经过信息统计可以得到大湾区招聘旅游相关工作的公司对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成果导向型思维,可以把这些能力要求进行分类,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分为专业能力要求和社会能力要求两大类,结合成果导向型思想逆向设计研究生课程,可避免学生毕业时造成能力的供需错位。学校对招聘公司要求的重要能力指标应当设置与之对应的课程,所以每门课程 要明确培养的能力。这样可以降低设置课程的盲目性,在达到社会企业要求的前提下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二、高校理论课程设置分析 (一)理论课程构成要素分析 学科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合理科学的配置课程直接 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根据研究生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目前中国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每个高校对各部分要求比重略有不同。 (二)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依据分析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学科特点的表现,应该包含学科中特定的 事例、观点、原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旅游方向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在设计课程中结合所需要的不同学科知识对旅游 学习进行支撑,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 (三)理论课程结构组织分析 理论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与补充框架。专业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知识的相交部分,选取课程时需要考虑知 识的互补作用,使知识成果呈现力最大化;提升学生素质及社会能力的课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变化,针对社会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技能的培训。课程结构是在课程选择过程中进行控制课程的协调性,平衡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四)学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 学校对学生理论课程的安排需要结合培养目标构建课程结构,综合国内数所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课程进行总结分析,得到国内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培养目标,如下表所示。 三、市场需求与高校培养对比 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根据大湾区企业对旅游方向学生的技能要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主要能力要求分为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与第三部分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比,可以发现学校对专 业前沿技术比较重视,对表达沟通等社会能力设置比重较小,对跨学科的课程配置较薄弱,结合以上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建议。学校应结合成果导向型思想逆向设置學生理论课程,使得学习成果最大化。 (一)精确具体课程的培养目标 学校安排学生理论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将学生 所需课程进行培养目标细分,可以降低学生所选课程的冗余度。学生根据企业招聘要求定位发展目标,自主选择辅助发展课程,增强对新兴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优化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设置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任务量。在满足国家和学校对学生毕业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成果导向型思 想改革基础公共课程,减少传统公共外语的学习,增大专业外语所占权重。外语交际能力对旅游方向硕士研究生非常重要,适当地调节学习比重,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专业课学习中突出专业研究方法课程,让学生接轨学科前沿知识,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三)增添跨学科选修课程 旅游学习涉及的知识横跨多个学科,根据招聘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 (四)打造精品课程 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有限。学校应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打造精品课程,积极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学习方法,培养跨境旅游人才。 (五)开展创新性课程 硕士研究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熟练应用的效果。专业必修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熟练本学科的思想与关键技术,前沿 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对学科前沿性思路与方法的学习及使用,增设创新性课 程,在专业前沿方法学习中进行创新思考与探索,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天元.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研究生[J].旅游学刊,1996(5):52-57. [2]翁钢民.试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3(12):315-317. [3]张燕燕.体验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4]胡晓珊.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优化设计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5]刘小枫.教育状况的几点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6]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