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
范文 | 王莉 姚心萌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意义。职业素养存在于各行各业,它是职业人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引导职业人从事工作的基石,也是人从事工作、学习或完成特定职责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提出了培养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素养不懈奋斗。 关键词 职业素养 高校大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的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德,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定位也随之发生着改变。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品德的自我构建,专业技能教育教学和自我管理、锻炼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所需要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 职业素养:“素养”,一般可诠释为“修养或者素质”,即它在平日中的表现于一个人的举止、仪表、礼貌等方面主要特征,更深层次的可表现为一个人综合品质的总称,即思想、知识技能、态度、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是一个人在特定职业内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更是一个职业者执业活动的具体体现。 1为何要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1.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投入于“赚钱”者的行列,他们在大学里通过不断的兼职或者某种方式去获得报酬,固然这种方式是投身社会实践,更早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但他们在投身淘金的同时似乎忘却了来读大学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1.2服务就业,提升竞争力 高校大学生在遨游知识的海洋时,还要着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数据可知,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2696万,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大学生找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企业的招聘不再是以偏概全,不仅仅看中学生的学历教育背景,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一个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地,通过教育教学为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知识储存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教育不能简单片面地采用“知识+技能”的形式,将高校教育转化成学生技能培训中心,它不仅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更要系统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让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环节,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不断的形成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无形的“资产”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通过战胜竞争对手,找到与之相适应并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招聘企业而言,他们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并不是只看学生的个人能力,他们会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如吃苦耐劳,具有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这些职业素质已经慢慢转变成招工单位的关键指标。每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或许良莠不齐,但是这些专业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出来,企业在面临基本素养都不达标的员工时会给求职者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职业素养不仅是高校大学生谋职的敲门砖,更影响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 2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1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习主席勉励老师要争做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当前,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的教授学生以专业技能知识,需要围绕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构建新的教学方案,克服当前教学方案的缺陷,让整个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工作者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而且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勇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科发展中走在前沿,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答疑解惑者,对于求知欲强的学生和好奇心高的学生的问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进行解答,想学生所想。利用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服务社会。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师专门性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学习,将学习的结果形成专题的研究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情感体验。 2.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高效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高校大学生正是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储备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少,处事方式简单,心理发展也不成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处于不稳定期,甚至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的引诱下不能自拔,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只是机械的学习,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写出调研报告,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协作团队双方通过积极探索达到了互相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改革课程考核,构建全新评价标准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自主思维能力较强的群体,高校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义不容辞。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评价标准。学校要针对当前的考试观念和考试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当前部分大学生在考试方面存在“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更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如果不挂科的话那么自己的大学生涯就不完整。这些思想观念的存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实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质变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充分利用考试的指挥棒,注重学生的实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从各行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进行分析,设计相应的课程,同时结合市场所需人才的能力素养打破原有的知识化课程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摒弃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构建多元智能化的考核方式。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高校孜孜不倦的引导培育。高校应围绕当前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就业特点,让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有过人的本领与素养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形成具有独特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吕明.浅议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育[J].执教论坛,2010(02):79-80. [2] 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9-111. [3] 毛庆根.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吴建斌.职业人格培养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 徐飙.职业素养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