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运用PDCA管理提高血液科成分输血流程规范执行率 |
范文 | 刘静 刘瑜
【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血液科成分输血流程是否规范执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CA对临床中的成分输血,分析造成流程不规范执行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有效計划,组织实施并落实。结果:输血流程不规范执行率由?18.66%?降低至?5.07%,有效落实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论:运用PDCA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成分输血流程规范执行,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使临床输血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关键词】成分输血;规范执行;PDCA;输血流程 【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16-02 近年来,临床应用PDCA开展医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实,PDCA?循环管理就是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来进行,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1]。在血液科成分输血是一项比较常见但又存在较大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从申请输血的医嘱及标本条码打印、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血液制品的领取和输注,一直到输血后的护理观察,任何一个环节错误,都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另外,血液科的患者输血种类较多,在输血流程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输血安全构成了威胁。基于这个问题,我科开展了PDCA。现将本科室2018年10月8日-2018年10月18日,在院本部血液科查检了67位成分输血者设为对照组,并讨论不规范执行的内容及原因,并将2019年1月1日-2019年1月30日,在总院血液内科共查检了56位成分输血者设为观察组,经PDCA后发现观察组中的不规范执行率低于对照组(P<0.05)。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护士?共15?人,工作年限:工作?25?年以上?1人,10-19年4人,5-10?年4?人,2-4?年?3人,半年-2?年?2?人。现将本科室2018年10月8日-2018年10月18日?67例成分输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将本科室2019年1月1日-2019年1月30日共56例成分输血者设为观察组,统计比较?PDCA?前(对照组)和?PDCA后(观察组)的规范执行率,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PDCA?管理方法 运用?PDCA管理提高血液科成分输血流程规范执行率?,?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输血监管小组 小组成员结构为:科室护士长、责任组长共8人;工作年限为?3-25?年。护士长担任组长,与小组成员就科室输血现状,进行头脑风暴,查找原因,制定计划,并落实执行是否有效。 1.2.2?制定计划(P) ①调研输血现状:依据三甲复审细则,提出规范的临床输血的要求和科室质控考核的标准,发现科室成分输血流程规范执行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医嘱执行不规范、穿刺部位选择不合适、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输血滴数及顺序不合适、输血袋登记保存及处理不规范。②查找原因:组长组织成员进行鱼骨图分析、讨论。总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输血过程未有效监测,输血部位选择不到位,患者输血知识缺乏,医生下达输血医嘱时间不及时。③制定计划: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改了血液科成分输血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全科医护人员对规范执行成分输血相关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工作。 1.2.3?实施计划(D) 护士长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利用晨会时间进行输血规范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对成分输血流程的重视程度。根据卫计委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以及成分输血的相关知识,最终完善并修改了血液科输血相关流程。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保证输血各个环节零差错。 1.2.4?落实执行(C) 护士长负责督查输血规范执行的落实情况,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在晨会反馈,每天由办公护士核查医嘱下达时间准确性,每组责任组长当日正确评估患者穿刺部位,讲解输血相关知识,并检查前一天输血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记录单中输血滴数及顺序记录情况、输血袋登记保存及处理是否正确、输血执行单上是否有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对输血相关制度进行提问及输血操作进行考核。护士长每周到病房抽查患者输血相关知识及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 1.2.5?分析、总结和处理(A) 临床成分输血是一项严谨复杂费时的工作,输血程序包含申请输血、核对、取血、输血、输血后评价等步骤?[3]。而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护士的参与。不规范输血,可能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将在成分输血工作中,不断检查,不断完善,对新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1.3?评价方法 护士长对对照组中?67例及观察组中?56例成分输血患者流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执行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PDCA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血液病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中,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成分输血支持治疗,且输血种类多、频率高、数量大、经济负担重,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几率相对较高。PDCA?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提高的动态管理过程。本科室成分输血管理应用?PDCA?后,输血流程不规范执行率由?18.66%?降低至?5.07%,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提高了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平?,?卢岩,徐朝艳?.PDCA?循环法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47-49. [2] 戴木仙;杨建春;方艳玲;-《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8-30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0-6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