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探寻德育宝藏
范文

    杨静

    摘 要:孔子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今,音乐教育如果能充分挖掘教学过程当中的德育资源,便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好地达到美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更好地让教育春风化雨,滋养孩子的心灵。笔者尝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探寻德育内涵,形成两者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文化启迪;学会合作;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071-02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老的《韶》乐,让圣贤食不知味,心向往之,孔子总结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金玉良言。音乐也被认为是跨越国界,无需语言的情感传递方式;音乐并不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它是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因而,音乐教育可以成为美育与德育最好的伙伴。

    作为音乐教师,笔者走上讲台已经有十年了,在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学校德育主任的工作,工作性质让笔者常常思考,如何将所钟爱的音乐教育与德育融会贯通,让它们双剑合璧,仗剑天涯。

    一、新时代音乐课中的传统文化启迪

    笔者所任职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新小学是一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结合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精神来开展。

    近几年,随着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国际友人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当中,几乎每学年都涉及到以古诗为词,谱曲创作的儿童歌曲,如: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唱歌课《咏鹅》;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的欣赏课《江雪》;三年级下册“我的音乐网页”当中的选唱课《咏柳》;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中的唱歌课《忆江南》;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古韵新声”整体都是古诗演唱与赏析,包括唱歌课《梅花》《静夜思》,活动课《古诗朗诵演唱会》等,足以见得教育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笔者在此类古诗歌曲的教学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五年级唱歌课《静夜思》时,在歌曲表演的环节,请“小诗人”上台,身着唐朝服装、手持折扇进行表演,用废旧轮胎充当井口,为学生普及诗中之“床”即我们所说的“井”。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充分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表达的思乡愁绪,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怀着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从2005年开始,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利用十余年时间,打造出包含50首以中国古诗、古文为蓝本创作的儿童歌曲的作品集《新学堂歌》,在演唱中实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德育目标。

    我从2018年3月开始,在学校各班尝试从《新学堂歌》中选择孩子们喜爱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歌曲,作为“班歌”进行传承,通过音乐课上的教学,结合每周升旗仪式“经典诵唱”环节,以及艺术节与纪念孔子诞辰等学校大型活动当中的表演,让动听的“班歌”百鸟争鸣,响彻校园。

    二、克服羞涩、唤醒自信

    通常我们会发现,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中高年级,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比如演唱歌曲时,变声或者音准不好的孩子,总会“一鸣惊人”,之后就造成不敢唱的结果。另如在做律动时,中高年级的孩子普遍不愿意积极配合老师,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会孩子们控制演唱的声音与气息

    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孩子们是不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与气息的,因此,在课上,笔者会给孩子们分享比较流行的社交软件中关于唱歌教学的小视频,主播老师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对比错误的“喊唱法”与怎样正确运用气息,控制声音进行演唱的效果,让孩子们找到控制声音的诀窍,走出喊唱的误区。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回到家后自己录制演唱歌曲的小视频,分享自己的进步,一段时间的坚持过后,孩子们更加自信、开朗了,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音乐课。

    (二)找到合适的调,使演唱轻松自如

    教材中歌曲的定调,普遍适合女生演唱,四年级以上的部分男生处于变声期,遇到较难驾驭的音区,时有怪音乍现,渐渐地就自卑封闭,不敢唱,不敢表达了。为了解决男女生音区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让学生在演唱时科学用嗓,声音自然流畅,对于音域较广或音区偏高的歌曲,我采取转调方式进行演唱练习,如:男生以较低的调唱第一遍,女生以较高的调唱第二遍,让学生尽量唱得轻松,舒适。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唱歌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将歌曲演唱形式设计为男生以D调演唱第一段与第二段,将第三段转为降E调,由女生演唱,结尾处重复演唱一遍副歌部分,女生演唱第一声部,男生演唱第二声部,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比较理想。

    还可以在一些简单的歌曲或篇幅较长歌曲的副歌部分,创编以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关系构成的二声部旋律进行合唱,孩子们在学习体验之后选择自己能“hold住”的声部,使合唱既有层次又顺畅。通过这样的创新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唱,都敢唱,都想唱。

    三、学会合作,增进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度

    合作,是生存必备的法则,也是战胜自私的最好方式,不论是学习、生活、游戏,还是其他,都需要齐心协力、团结友爱。

    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合作的环节。现在家长对孩子都比较宠爱,在性格方面孩子表现得比较自我,面对现状,采取直面难题,主动出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唱歌课《爱我中华》时,启发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展开合作,在歌曲副歌部分进行二声部创编,实踐之前,带大家分别感受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的听觉效果,指导孩子们如何创编,如:可以将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做二声部处理,以“呜”等拟声词做一小节长音哼唱,也可以将每一个音做二声部处理,或创编贴近一声部节奏型的衬词作为二声部,还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创新挑战。

    孩子们兴趣极高,各小组完成作品后,笔者协助孩子们展示作品,简单一些的由他们自己唱出,困难一点的我来唱给大家,边唱边投票,最终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一条,一同完成演唱,培养了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成就感。

    在律动教学中,孩子们有时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参与,我便尝试合作型律动,比如:练习手指操《两只小鸟》,本应该是自己运用左右手交替收放食指与小拇指,将其改为同桌配合,一人出左手,一人出右手,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再比如: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律动练习,通过左右手心反方向上下交替翻拍,结合新疆音乐的切分音节奏型,按照座位分布,整排合作,进行节拍律动,由于难度很高,大家一开始会“七上八下”,我引导大家互相商量解决办法,大家集思广益,分享窍门,经过三、四个回合的练习,多数同学的动作变得协调流畅。经常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四、情感教育,触动内心柔软之处

    中国教育讲究潜移默化,且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柔软之处,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借助音乐与歌曲,触动孩子们内心的柔软之处,激发人性中的善与美。

    在《小乌鸦爱妈妈》中,设计歌曲角色扮演,孩子们感受到乌鸦反哺的感恩之情;在《勇敢的鄂伦春》中,通过模仿骑射的律动,帮助孩子们感受鄂伦春少年英勇坚韧的性格特征。

    除了课本中所学,音乐组在特殊节日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丰富的拓展活动课,比如2019年的父亲节,带着孩子们学习手语歌曲《爸爸最好了》,在课上,孩子们随着老师纵情演唱,倾情演绎,回家后,孩子们表演给爸爸,一些家长反馈,在听到孩子稚嫩的歌声后,感动无比。教师节时,我们与孩子一同进行互动歌曲表演《老师,您好》,在温情的氛围当中,孩子们表达着感恩,老师们热泪盈眶。

    五、日积月累,培养好习惯

    在上课之前,尤其是学期的第一节课,笔者总会先观察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不同的班级呈现出不同的“备战”状态,有的班级从教室环境到学生的坐姿,都井然有序,但有些班级则凌乱不堪,学生也是懒散或躁动的。

    因此,笔者常常会在第一节课上课前提出课堂要求:课本按要求摆放,提前适当饮水,保持正确坐姿,身端正则气息通。用不了几节课,孩子们就习惯了音乐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音乐课的理想状态是讲解知识点时“静得下来”,演唱与表演时“动得起来”,要能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方面,笔者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学生的“静不下来”和“动不起来”。

    笔者在上课前,会进行十分钟的准备训练,积累音乐素养与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沉静下来,如:科尔文手势音阶模唱、奥尔夫节奏创编、多声部旋律演唱、自然音级听辨训练等,并且与学生培养默契,我出示手势,学生便知道此时要进行什么练习,省去了好多组织秩序,强调纪律的繁琐环节。

    为了让学生积极表现,乐于参与,笔者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如: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或声音来表现音乐;模仿自己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或流行舞蹈的动作来创编律动等。日积月累之后,孩子们开始敞开心扉、大胆探索,学习状态渐入佳境,好习惯塑造初现成效,音乐素养与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曲《高山流水》,演绎知音好友之情谊;一段《广陵散》,诠释竹林嵇康之傲骨。乐声之中必有美感,歌声之中必有精神,音乐教师将满腔热情,化为永无休止的旋律,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守望净土,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谷建芬.新学堂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蒋晓明.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3]张慧纶.谈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4]郎月铃,马骁晖.浅谈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5]邹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

    [6]时晓芬.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21).

    [7]黄圣宇.“立体欣赏”新定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21).

    [8]金娜.分析小學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8,(21).

    [9]沈金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微[J].黄河之声,2018,(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