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大学课堂角度解析中小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范文

    赵增迎 王英滨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不多述。本文仅以课堂实践及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调查问卷为基础,对目前大学生需要提高的几方面能力和素养,如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劳动能力、身体素质等,进行了调查、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希望抛砖引玉,使学生从所述问题中有所启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使高校与中小学教育者的协调合作有所加强;使学生需要提高的这几方面能力,从中小学到大学加以贯通重视和培养。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大学生 表达能力 劳动教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8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ased on the classroom practice and the questionnaire for freshme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such as writing ability, expression ability, labor abi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it. It is hoped that students can be inspired from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and improve themselves constantly. I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se aspects of ability mentioned above,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universities in a continuous way.

    Key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expressive ability; labor education; core quality

    0 引言

    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成学生身体、智能、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核心是学生个人的自立。[1]然而,目前现实中,家长和教师过多地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语、数、英等的课堂学习中,忽视了除此之外其它方面的修练和养成。导致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在传统文化素养、体质、为人处世、劳动、独立性等方面难以與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和衔接。特别是大一刚入学的新生,远离家乡,第一次独立生活,不易处理好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的后续学习及学术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和障碍。在教学实践中,对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4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1目前大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问题

    1.1 书写(书法)能力

    高校教师所授课程大多有作业布置于学生。从收回的作业中发现,现在大学生写字的水平太需要提高了,从作业中可较容易找到许多字写得七扭八歪、目不忍视的例子。如下图所示。学生中能规范书写、或者书写得优雅美观者不过十之二三。学生回答调查问卷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仅13.5%的同学认为自己写的字比较好。

    1.2 表达能力(口才)

    大一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能圆满流畅地表达观点及知识内容的不过半数;很多同学可勉强表达出意思;回答时语句不全、不流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这也是很多其他教师比较一致的一个观点。学生在回答调查问卷问题“请回想,你在中小学阶段有无接受过关于讲话、讲演等表达能力方面的指导,或参加过演讲,或口才的训练?一共多少次?”时,调查问卷反馈少于2次的达到86.2%,反映出中小学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讲演方面的培养需要加强。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学习目标,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时间和条件上的限制。

    1.3 劳动能力

    学生劳动能力看似与学习成绩无关,实际上对学生在高校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成才影响巨大。从小缺乏劳动锻炼的学生在学业负担较重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地投入学习及学术研究;进行实验类的课程时,则显得动作笨拙,不协调;有的甚至不能独立完成复杂的实验操作,常常打碎、损坏实验仪器。调查问卷显示,中小学阶段每周在家协助家长做家务次数小于1次的超过一半以上,达到58.1%。每周做家务次数2次的仅23.9%

    1.4 与人交往能力和识人辨人的能力

    在回答“你进入大学到目前为止,有多少新认识的同学或朋友?”的调查问题时,48.5%的学生选择了10-30个;在回答“从你进入大学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算作是你的朋友?”时,多数人(56.7%)选择1-2个。调查数据显示:在入学半年后,仍有很多同学尚不能全部认识本班同学(也可能是认为与己无关,不愿意去认识)。不排除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擅长与人交往,但很多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别人沟通的能力需要提高。不仅要与同宿舍、同班的同学交往;还要有主动认识同年级、同校同学的能力;要有单独主动与教师沟通的能力;要有主动认识别人的能力。此外,在与人交往中需要提高识人辨人的能力,主动接近优秀的、具有正能量的同学和朋友,避免因交友不慎对己对人造成危害。

    1.5 大格局(心怀天下)的能力

    也许是因为经过了高考这个黑色的月份,一旦进入大学,没有师长的监督,学生尽情地进入了自己生活的小空间,两耳不闻窗外事。本应抬头对世界局势高谈阔论,低头埋头苦干的精力充沛的年龄,实际上对国家和世界局势不是特别有兴趣,对此进行热烈讨论的场面不太多见,而经常可见有部分学生利用课间时间抱着手机埋头打游戏、看视频、球赛等,手机里的精彩好像是无限的。

    1.6 创新能力

    大学的创新已有众多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对提升高考分数的要求,学生往往需要对知识点重复记忆,相关习题需要反复练习。因此,创新思维往往得不到激发。在回答“你对中小学下面哪种学习模式不满意”时,选择“反复做题”比重较大。经与学生讨论得知,只有反复做题,才能确保在考试中不出错、不丢分。可想而知,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形成了思维定式,创新思维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

    1.7 独立能力

    缺乏独立能力可能是不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也可能仅是心理上缺乏独立性的反映。如课堂回答问题中,缺乏个性思想,人云亦云;而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要依赖于别的同学;还有很多同学心理上不愿意独自去学习或办事。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其它如身体素质等还需要从中小学进一步加强。笔者个人感觉大学新生的身体素质离应有的水平和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这可能与长时间高考备考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刚刚升入大学后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休息、运动不能调节好,而对身体产生的损耗。体质的培养、体育精神的领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小学、中学、大学的协调培养和加强。

    2问题存在的原因解析及解决办法探讨

    2.1 采取多方措施,促进学生书法等文化素质教育

    古人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练好字不仅是个人终身受益的修养,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教育资源还不十分均衡,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家长不可避免地将精力、财富都汇聚到子女的教育上,希望通过加强孩子在数、语、英课程上的投入,以争夺未来更好的教育资源。据访问了解,很少有小学生不上数、语、英的课外班,这导致的小学生课业量加大,是目前存在的一种现实。本应安心享受舞文弄墨的书写过程,实际上小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安心享受书写带来的快乐,而是忙于完成作业,能完成作业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需要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小学生能从容地写好字。国家已经出台多项给中小学学生肩负的措施。特别是最近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学30条减负要求。[2]根据目前计算机输入日益普遍的现状,建议在初级中学及小学阶段减少学生作业的汉字书写量,避免抄5遍、抄10遍等类似处罚形式的作业,避免学生由于重复书写,而对汉字书写产生厌恶感。此外,如果在语文课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时时修进书法,对特别是硬笔书法,则更有利于在日常训练中书写能力的养成。硬笔书写训练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应该研究和遵循练字规律,在写好的基础上,逐年级逐步加大书写量。对于喜欢书法、喜欢练字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弹性时间,满足其练字要求。此外,不建议小学一、二年级取消书写类型的作业,而应研究科学的书写量,并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目的是逐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2.2 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一种心理素質的能力

    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比以前更多的交往需求,且后续大学生面临实习、答辩、毕业、就业等多种场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表达能力成为大学新生的迫切需求。从目前课堂上的表现来说,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欠缺。[3]实际上了解后发现,学生不能流畅地回答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不懂,而是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与自小学以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教学方式有关。良好的表达能力往往以积极的心态和丰富的学识为基础,是一个人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等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4]可以说,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思维的能力,一种心理的能力。因此,从中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人格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表达能力需要从中小学开始加以培养和引导。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培养和提高。

    2.3 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劳动能力

    很多国家进行了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设计的探索,体现了劳动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5]大学生不仅要在书本上学有所长,还要关心社会实践,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但现实中,由于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家长和老师又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将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由此,教室的卫生逐渐由学校的聘工来打扫;有趣的科技课,代替了劳动课。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得不到劳动的锻炼。最后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不会劳动,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具有这种思想和行为,则很难在社会上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6]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因此,要打通人才培养的各个过程,将劳动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纳入中小学及大学各级教学体系中。[8]

    2.4 加强中小学学生的交往能力

    随着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在摆脱了中学教师和家长的管束后,有些大学生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突出,有学生则过分依赖网络,产生厌学厌世心理,导致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等不良影响。[9]研究表明学生由家长、老师严格管束的中学时代进入独立学习和生活的大学,在目前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极易形成电子设备和网络成瘾,损害身心健康。[10]而加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则有利于戒除网瘾,使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与他人之间的说话、交流的能力,更涉及到学生心理素质、人格健全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从中学,特别是小学阶段对学生注重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协助学生克服焦虑、羞怯等交往心理阻碍和行为,也是小学生心理学启蒙良好的机会。此外,在与人交往中需要指导学生提高识人、辨人的能力,主动接近优秀的和正能量的同学和朋友,避免因交友不慎对己对人造成危害。

    因此,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对于大学生,则通过启发、提示、鼓励等方式,使其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启发大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行动。[11]对于中小学生,则可利用小组讨论或者团队合作等形式,学习部分教学内容,是对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也是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12]此外,可从小学阶段添加社交礼仪等少量课时,促进学生学习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提高社交基本技能。

    2.5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关心社会,心系天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了解书本知识,更应多多了解社会。家长和老师宜通过讲解典型的历史和社会事件,使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典故,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大致了解,明晰个人应在国家和世界历史、政治、人文、军事等环境所处的位置,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多多参与社会生活,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明确自己应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使学生思想更符合社会实际,指导自己正确的行为。

    除了上述五方面需要提高的能力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能力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已有很多讨论和研究。通过在中小学建立各种相关社团,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利用课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则尤为重要。

    3总结

    总之,不管是从理论研究上,还是中学生进入高校的现实中,需要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协调衔接和配合,使学生在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劳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提高。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贴合对青少年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要求,是社会普遍关心的几个方面。特别是在高考前后,学生时间比较紧张的条件下,如果仍能持续和贯通一致的培养要求,可使中学生能够相对平顺地升入大学,顺利开始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不仅有利于调节紧张的高考备考学习,也有利于大学专业兴趣的养成和专业研究的开展。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志厚.教学与发展研究的回顾及教学改进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3):40-44.

    [2] 新华网,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EB/OL]. (2018-12-29)[ 2018-12-29]. http://www.xinhuanet.com//2018-12/29/c_1123925580.htm.

    [3] 李芸.着重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高校科技,2019(Z1):133-134.

    [4] 赵君.大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142-148.

    [5] 李璐璐,陈东升.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点的历史转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02):10-14.

    [6] 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07-110.

    [7]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1).

    [8] 夏文斌.劳动教育与学生成人成才.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5-126.

    [9] 张利南,陈卓敏.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69(1-2):53-54.

    [10] 曾璐.“网络成瘾”现象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02):73-77.

    [11] 刘锦秀,马静,蒋玉敏,等.医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与医德培育研究.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4):142-146.

    [12] 宫浩宇.影视专业教学应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江苏教育,2018.76:79-8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