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竞赛促学教学方法探讨
范文

    胡文武 谢倩 王勇乾 裴双成 周菊林

    

    摘 要 竞赛是学生依照一定的规则,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综合能力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专业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等协同发展的集中表达。笔者通过2015年-2018年所带领学生参加的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总结出“意识引导、重在基础、突出创新、持续发展”十六字竞赛促教教学手段,通过此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学生团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竞赛促学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15

    Abstract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prehensive ability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and it is also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uch as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teamwork ability. Through the Internet +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led by students from 2015 to 2018,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16-character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guidance, focusing on the foundation, highlighting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through such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 a good student team, make students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an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promote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education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继而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概念深入学校、深入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互联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协助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拓展,以竞赛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学手段的一个研究方向。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2015-2018年度的湖南省大学生“互联网+”竞赛,总结出“意识引导、重在基础、突出创新、持续发展”十六字竞赛促教教学方式,并通过实践,验证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强化意识引导的作用

    针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学生的视角,从社会层面认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工作的参与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从大学生“互联网+”竞赛的参与目的而言,需要强化学生是未来祖国栋梁的主人翁意识,竞赛的目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建设、增强建设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通过深化意识引导,强化竞赛服务社会的原始初衷,避免陷入为竞赛而竞赛的低级意识形态,为后期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强劲的精神动力。

    2 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能力,才能够完成竞赛作品内容,才能够将创意变成现实。这是保证竞赛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必须经过的过程,也是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技能提升的主体环节。在此过程中,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实现学生基础能力的培養。

    2.1 以兴趣为引导的技能细分

    参与竞赛的学生通常已经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以“自适应智能路灯”参赛项目为例,该项目需要学生具备电子电工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计算机语言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应课程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作为一个可以进入准商用化的设备,学生需要熟悉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相对专业的设计能力。对应产品研发而言,则呈现更加专业的技能细分,其涵盖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单片机软件编程、无线组网通信、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与宣传资料设计等。相比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学习,竞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要求更高,由于竞赛对时间的紧迫性,常规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需求。以学生兴趣为牵引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基础技能的有效手段。针对项目开展所需的基础技能,细分为硬件开发组、软件开发组、机械组、宣传小组四个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组别,开展更加细化的定向学习,以满足项目开展的需要,通过兴趣为导向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感与动力得到增强,也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得到有效的落实。

    2.2 以阶段式学习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兴趣细分的前提下,采用阶段式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有效推动。在学生获得学习方向后,如何有效的推动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是团队后期有效开展工作的必经过程。团队成员采用阶段约束性学习方式,确保基础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以软件开发组为例,对应阶段性学习内容与时间周期如图1。

    对应软件开发组的学习,以C语言学习为基础,作为软件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性内容,并约束学习时间为20日,在具备基本编程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单片机入门知识的学习,在单片机基础知识熟悉的情况下,增强对C语音的认识和理解。尔后对单片机的硬件进行一定的关联认识,为更好的进行软件的编程以及与硬件设计组进行沟通协调奠定基础。在完成上述各个阶段的前提下,开展包括数码管显示、按键操作、定时器、串口通信等子项目的独立开发。学生在上述阶段性学习框图的引导下,学习内容清晰,时间节点明了,有利于推动基础技能知识学习的时效性,为有效评价学生的真实兴趣点提供了参考指标。

    3 突出创新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

    有竞争力的创新方案,具有创新思维的产品和项目,是“互联网+”竞赛获得评委好评,得到大家支持,并获得后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学生教学与培养过程中,突出创新思维的引领地位,是学生在后期参与比赛获得竞争优势的推力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3.1 基于群体的头脑风暴训练

    以“自适应智能路灯”为例,在研发过程当中,面临无线组网通信、多电源供电,通信实时性控制、微波检测范围与抗干扰等诸多技术问题。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每周定期开展基于问题导向和知识点导向的头脑风暴训练,集思广益,破解技术难题。通过头脑风暴,团队成员对技术的运用,系统运行机理的把握,项目开展的技术关键点与难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达到人人知道难点,随时思考难点,时刻寻找答案的效果。经过半年的头脑风暴训练,项目面临的问题基本找到解决答案,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

    3.2 基于个体的创新行为维持

    针对潜在可行的创新点子,采用基于个体创新行为维持的方式,保证创新思维的持续动力。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获得的潜在可行创新点子,团队采用子项目负责制的方法,对创新方法提出人进行正向激励,将思想转换为行动,并通过强有力的试验反向驱动创新思维,使得创新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无线通信突发干扰情况,学生提出采用类时隙通信机理进行干扰排除,团队对该想法进行积极响应,并对该方案的试验进行积极推动,在获得有效的试验效果后,试验小组根据实验的新情况,提出了基于多频多址多时隙自适应通信的方案,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4 持续发展

    本科学生以4年为一个周期,对应项目而言,存在研究人员流动性大,技术积累困难等问题,持续发展是维持稳定的团队,使得学生在团队平台上获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也是促进项目能够不断优化改进的前提。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采用如下方法确保团队的持续发展。

    4.1 以兴趣为导向广纳学生

    在学生的选拔过程中,团队做到以兴趣为主导的人才选拔制度,学生的选拔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兴趣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为良好的团队氛围奠定了人才基础,也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始的动力。

    4.2 以基础能力继承式培养发展学生

    通过前期的竞赛导入,基础能力培养,后期采用继承式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前期培养的优秀学生,带领、培训、考核新进学员,通过这种方式,对老队员是一次知识的整理与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用真实的培养经历为新进队员提供学习参考。

    5 结束语

    在上述四个方面思想的指导下,以实验室为基地,开展学生培养,参加2015-2018年大学生“互联网+”竞赛,并以大学生“互联网+”为依托,参与其他赛事。四年来,团队以“自适应智能路灯”为课题,开展了连续的研究,团队的人员维持数量在10~15人/年,共计申请发明专利四项,2016年获得湖南省大学生“互联网+”竞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竞赛铜奖,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大赛获得二等奖。团队成员全部顺利毕业,其中保送研究生合计八人。通过近四年的培养实践,以“意识引导、重在基础、突出创新、持续发展”为培养指导方针,通过竞赛方式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的教学方式,对后期的学生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项目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名称:以互联网+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亚辉,吴畏,蒋蘋等.机械类专业电子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2(4):170-171.

    [2] 李春华,张小轶,王存新.生物物理课中“互动式”教学方法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10(1):120-121.

    [3] 胡文武,罗亚辉,蒋蘋等.汽车服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學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3(8):78-7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