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互联网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
范文 |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数字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领域,已经改变了许多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开展讨论,探讨音乐应用软件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渗透于各个领域,各类应用软件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各类应用软件逐渐应用于音乐课堂上。在近十年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新的音乐课堂开始崭露头角,数字技术为新的音乐课堂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悄然的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应用软件对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1互联网在学生知识学习中的优势 21世纪的孩子出生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脑、手机、iPad等现代科技产品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孩子对这些产品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父母辈,因此,他们知识获取的渠道基本也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上一代人获取新知识主要靠课本和教师讲授,而他们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迅速获得大量的知识。这样的现状一方面给了孩子很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家长和老师难以对他们的学习内容进行掌控。对于教师们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用互联网技术或者相关软件教会孩子什么知识,而是如何将孩子感兴趣的软件搬到课堂中来,更难的是如何将这些软件和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换句话说,家长和教师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迅速学习互联网知识,融入孩子们的世界,并和孩子一起将互联网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上。 1.2互联网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在线下的音乐教育中充当教辅资料的角色,更多时候教师是不参与的,教师也不需要批阅学生的教辅资料作业,因为互联网中的应用软件有批阅程序,这种情况使得应用软件并没有与视唱练耳课堂真正融合。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调查发现,互联网应用软件在许多教育机构和部门的使用率不高,包括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音乐考级机构等对相关音乐软件在课堂上的使用很少,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互联网在音乐教育类应用软件领域有待继续发展。 1.3互联网在视唱练耳教学上的优势 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很大的优势,甚至有取代教材的趋势,但是,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学习模式是一种重复性高、进阶性差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学生在应用软件中难以得到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内容。对于概念性知识,应用软件没有相关的总结归纳,这不利于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偏于碎片化,很多音乐教学机构和专业院校因此不在课堂上采用应用软件教学的模式。 2互联网时代下的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 2.1视唱练耳教师面临的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视唱练耳成为互联网渗透于音乐教育领域的绝佳切入点。因此,视唱练耳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都有较大的改变。互联网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教师们从思想理念上和能力上满足一定的教学要求。对于各种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他们对应用软件一知半解,对于软件如何应用于音乐教学很茫然。 因此,構建互联网时代的视唱练耳课堂,首先需要广大的视唱练耳教师参与到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当中,教师在这里充当设计者和引导者。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一线教师,要对视唱练耳教学的不同进度和内容对软件进行模块划分,联合高校或其他软件研发部门成立跨学科的立项科研,让视唱练耳应用软件成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工具,为各类应用软件的使用者和学习者提供更科学更权威的选择。 如此,教师便由传授技能中心转变成参与设计中心,应用软件便成为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去指导应用软件的设计,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更新互联网科技知识。 2.2视唱练耳课堂学生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们熟练掌握各类应用软件,这对教师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力刺激教师更新知识、学习应用软件。 从视唱练耳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不同使用者对软件中不同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不同。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乐理、高音辨听以及音阶辨听等模块几乎失去兴趣。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乐理知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不能得到强化锻炼,导致学生对乐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以互联网应用软件为媒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面临着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学习任务,掌握学习进度的巨大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视唱练耳课堂,真正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思路和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这种调整与改变需要适应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就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这样视唱练耳教学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 2.3视唱练耳教学方法面临的变革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从视唱、节奏、高音、音程、和弦、旋律等模块进行学习,班级授课的形式,主要是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而互联网下的视唱练耳课,在应用软件中不仅可以对以上学习模块进行搭配练习,同时,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点对点的单独教学,点对面的大课讲授,甚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练习、矫正、评估的时间精力得到了解放,讲解示范转变成应用软件更为精准规范的示范。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是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优势,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努力学习互联网知识,改进互联网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程娟,女,汉族,重庆人,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立莉.基于"互联网+"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之声,2017(15):14-15. [2] 张文亚,熊伟.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审美作用[J].北方音乐,2017,37(02):1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