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 |
范文 | 李清 张俊 摘 要 大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成为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皖江工学院300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整体较低,作者认为主要受个人、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路径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专业认同感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民办高校 0引言 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专业认同感指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程度,认同感包括认知、情感、持续三个维度。专业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和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由于调换专业相对较为自由,专业认同问题并不突出。而我国大学实施的是按照专业或者专业大类进行招生,专业直接关乎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虽然很多高校有转专业政策,但是一般来说,条件苛刻且需要层层筛选,符合条件并能成功转专业的比例不高。因此,大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成为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广泛关注的课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专业认同感进行了研究。譬如,Mary对法学博士的专业认同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专业认同度的因素;Chia研究了一群刚毕业的管理顾问人员,发现所学专业对他们在组织中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适应都有重要作用;王顶明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调查研究将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子维度,认为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方面的研究较少。然而,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皖江工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民办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以期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皖江工学院为例,随机发放300份问卷。经整理,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为89.66%。其中,男生141人,女生148人;大一学生96人,大二学生104人,大三学生43人,大四学生26人;理工类160人,占总人数的59.48%;经管类70人,占总人数的26.02%;艺术类39人,占总人数的14.5%。总体来看,样本具有代表性(表1),符合学校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的工、经、管、艺、理、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结构。 1.2研究工具 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由“认同”、“认同”、“不一定”、“不认同”、“非常不认同”,依次赋予5~1分,进行评定。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专业选择方面 据图1可知,由家长、老师及他人推荐选择目前就读专业的占34.94%,被学校调剂的占33.09%,经网络媒体解读及其他原因选择就读专业的占13.01%,而因为自己感兴趣选择专业的只占总比的36.43%。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读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埋下了隐患。 由图2可知,仅有7.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和所学专业非常匹配,39.41%的学生认为比较匹配,27.51%的学生认为匹配,21.19%的学生认为不匹配,4.46%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匹配。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性格匹配甚至非常匹配的多为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甚至非常不匹配的多为家长、老师及他人推荐或者由学校调剂的学生。 2.1.2日常学习方面 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会对专业认同感产生一定影响。在学期间,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同学会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动力,但调查发现只有13.01%的同学制订了清楚详细的学习目标(图3),68.03%的同学虽然也有确定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但是整体较模糊。 阅读会增加對所学专业的了解,专业认同感会随着对专业了解认知的增加而提升。由图4可知,经常阅读和所学专业有关的书籍杂志的学生仅占10.41%,只是偶尔阅读的学生占48.7%,基本甚至完全不阅读和所学专业有关书籍的学生总和竟然占40.89%。 2.1.3专业办学方面 任何一个高校、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独到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如若同学们在入学后,在学院、专业负责人、教师等的教育教学中能逐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专业归属感。但是根据图5 的调研结果,53.16%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4.83%的同学抱着不认同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专业的认同感。特别是被调剂的大学生不仅没有对专业提前了解而且入校后也没有积极去增加对专业的认识。这样茫然的处境让这部分大学生对专业认同度普遍低。 尽管大多数同学对所学专业认同感不高,但面对转专业的机会时,大多数同学仍会纠结矛盾。仅有18.96%的学生会决定转专业,42.01%的同学不会选择转专业,而39.03%的同学纠结是否转专业。从问卷结果中可知,22.68%的同学选择不转专业是因为认同所学专业,44.98%的同学因为对其他专业了解不深不转专业,16.73%的同学因为觉得转专业太麻烦,抱着得过且过及其他原因选择不转专业。 2.1.4学校方面 所有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在心中都构建了自己的大学印象,然而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心理落差使学生对学校、专业不能认同,从而难以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另外,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授课等也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着深远影响。同学生们理想的老师应该是博学智慧、幽默风趣的,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讲课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图6),课余时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由图6可知,72.12%的同学认为学校安排的教学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一般,20.07%的同学认为效果很好,4.46%的同学认为效果不好,3.35%的同学认为效果很不好。不少学生表示学校的课程安排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多且杂,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形式教单一,翻转课堂、互动式课堂等教学方式有待加强;学校硬件设施与其他学校仍有差距。研究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专业认同程度显著高于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水平不高的大学生。 2.1.5就业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就业率高的学生专业认同度就高,可见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受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影响较大,这与社会人力资源的调配有关。41.6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13.38%的认为没概念,36.06%的认为压力较小,4.83%的认为就业毫无压力(图7)。 2.2分析讨论 由前文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正向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主要受学生个人兴趣、家庭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 2.2.1学生个人兴趣 学生个人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观因素,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麦可思研究院2014就业蓝皮书的数据可知,大学新生有60~70%左右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性格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导致学习没有计划,遇到难题时不能有效解决。加上因为对学校其他专业也不够感兴趣,对其他专业了解不深以及有点犹豫害怕等原因不愿转专业。只能纠结、痛苦着熬过这4年,让如此宝贵的大学黄金岁月流逝。近3年的国内大学毕业生有40%以上都选择了“学非所用”,也就是常说的转行,毕业了频繁的跳槽,现在有些用人单位说高校毕业生毫无责任心,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根源可能是兴趣不在那,在高考报考时就没有把兴趣作为大学选专业的首要因素。 2.2.2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学校专业教学质量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学校基础教学设施,专业课程设置等。有的教师教学形式多样,善于带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能创新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爱上所学专业。同时,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学校的环境及学习氛围都对学生专业认同有重要影响。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更愿意学习,从而提高其专业认同感。 2.2.3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学历,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等都会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产生影响。家庭父母长辈在孩子未进入大学前对其大学中专业的普及,引导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提高其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在真正进行专业学习时快速适应,提高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对大学生专业认同产生影响。有的专业在学习期间需要花费不少的钱,例如购买一些专业学习的必备设施和专业技能考试报名费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对专业产生放弃的念头,影响专业认同。 2.2.4社会因素 社会就业前景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动的关键因素。对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凭借自己学历和专业知识获得一份好工作。然而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对所学的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及形势较严峻,社会对部分专业认可度不高,某些专业就业对性别要求,例如水利土木类、机械类等相关专业对女性要求较严。导致大学生逐渐感受当前的就业压力或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迷茫,因此对自己的专业开始厌倦。可见,就业前景因素对大学生认同感有关键影响。 从调查中可知社会舆论对专业认同感有一定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团体对大学生专业的看法表现为压力和强化两个方面,当大众都赞同和欣赏某一专业,认为它有前景就业空间广阔时,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就会趋向于此领域造成“一窝蜂”的现象。并且选择热门专业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并不高,显示出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如果选择此专业的大学生本身对此不感興趣时,社会舆论就会体现出强化的作用推动专业认同程度,反之则有抵触的作用。 3专业认同感提升路径 基于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民办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开展专业教育,推动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正向发展,进而促使民办高校有效发挥办学优势,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针对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特征,本文就其提升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3.1个人层面 首先,在报考专业时把兴趣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充分利用互联网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并与父母、老师等保持沟通、交流,慎重填报大学志愿。另外,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自己更要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明晰自己应该学什么,如何学,有计划地学习,遇到难题主动寻求学长及老师的帮助,逐步增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提升专业认同感。 3.2学校层面 丰富教学形式,强化师资力量,合理对所需学习的课程进行安排,同时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作为工科院校,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细化专业培养目标,提升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而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预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能会引起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扎堆选择。因此,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客观科学分析具体专业的就业前景,扩大对专业就业面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性别的平等观念,强化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其社会角色意识教育,扫除其性别盲点,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已内化的性别偏见,从而提高女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水平;在专业调换方面,建立柔性专业调换机制,消除不必要的转专业壁垒,为学生转专业提供渠道和条件。同时,应加强双学位教育,赋予学生专业选择权。 3.3家庭方面 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为子女的专业选择提供相关信息以做参考,给予子女专业选择的自主性并进行合理必要的引导,使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相匹配的专业,避免专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同时,家长在引导孩子选择专业时应适当考虑家庭经济承担能力,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当遇到经济压力时,应积极与孩子商讨,向学校和社会寻求帮助,了解贫困大学生学习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孩子正向能量和专业学习的信心。 3.4社会层面 虽然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总是在极力淡化职业性别的差异,但性别仍然是影响学生专业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各界应推崇职业新观念,弱化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同时,就业前景是大学生专业认同中不可取代的影响因(下转第44页)(上接第4页)素,一方面应加强与学校的协作,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同时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为大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技能和能力的社会就业平台。另一方面,社会应倡导传播合理正确的社会舆论,社会媒体工作者应提升工作使命感,在向大众宣传专业时不要过分宣传或贬低某专业,给大众正向引导。 4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学生的认同感存在偏差。但专业认同感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未来职业发展等有重要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提高专业认同感。 作者简介:李清(1998~),女,安徽滁州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雷梅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及提升途径[J].青海教育,2016(12) :52. [2]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 Mary,Lee.Swickert.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graduates in private practice: a qualitative study[J].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1997,36(04) :55-56. [4] Chia -an chao.Toward full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practice: Experiences of recent college graduates[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47):13-18. [5] 王頂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18-22. [6] 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7] 罗小芳,胡丽媛.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62-65. [8] 张弘,曹大友.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探讨[J].网络财富,201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