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带有绝对方位词的地理名词和地理概念正误辨析 |
范文 | 朱和海 摘 要 在现代汉语中,绝对方位词可与通名或专名搭配成地理名词或地理概念。有些地理名词和地理概念是正确的,而且是有道理的。有些地理概念则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原因的。判断地理名词和地理概念正误的方法非常简单。 关键词 汉语 绝对方位词 地理名词 地理概念 1绝对方位词与地理名词 在现代汉语中,有十几个方位词,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内”“里”“外”“中”。其中,“东”“南”“西”“北”四词是绝对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内”“里”“外”八词是相对方位词,“中”既是绝对方位词、也是相对方位词。 地理名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一般分为两类: (1)通用地理名词即通名,概括某种具有共同属性的地理实体,如半球、草原、高原、海洋、河流、湖泊、极地、绿洲、平原、沙漠、山脉等自然实体和博物馆、车站、城市、村庄、动物园、公园、广场、工厂、街道、京、①卡哩兹、②桥梁、市场、水坝、水电站、体育馆、图书馆、学校、医院、银行、邮局、幼儿园、运河、展览馆等人文实体。通名因反映的是地貌的属性,故又称术语。 (2)专有地理名词即专名,特指某一地理实体并用以区别同类其它地理实体,如巴音布鲁克草原、北京市、布赖米绿洲、长江、江汉平原、庞各庄、青海湖、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太平洋、喜马拉雅山脉等。 绝对方位词可以与通名或专名搭配,组成带有方位词的地理名词,如南半球、北美洲等。在地理名词中,绝对方位词在前、为形容词、作定语,表“…边(方)的”义、起限制作用,标明其后通名或专名所在的相对地理位置。带有绝对方位词的地理名词,有3个共同特点:(1)无论是通名如半球、海洋、极地、京城等,还是专名如奥塞梯、朝鲜(韩国)、卡罗来纳、凯比尔河、美洲等,它们的数量都是两个;(2)相同的通名或专名,有些互不接壤、相隔遥远,有些即使相互接壤、也被山川等分隔;(3)相同的通名或专名,主体地位相等、相对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地理名词虽然也带有“东、南、西、北、中”等方位词,但不属于方位词与专名或通名搭配而成的地理名词,如南迦巴瓦峰(NamchBarwa)、南锡(Nancy,法国)、西班牙(Spain)、西伯利亚(Siberia,俄罗斯)、西顿(Saida,黎巴嫩)、西姆拉(Simla,印度)、西奈半岛(Sinai Pen.,埃及)等。 同样,绝对方位词也可以与专名搭配,组成带有绝对方位词的地理概念,如华中、京西等。在地理概念中,绝对方位词在后、为名词、作补语,表“…部”义、起补充作用,指明其前专名某个部位所在的相对地理位置。带有绝对方位词的地理概念,有3个共同特点:(1)专名数量只有一个;(2)专名主体地位高、地理范围大,而绝对方位词主体地位低、地理范围小;(3)专名与绝对方位词之间的关系,是全部与部分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西藏的亚东并不是专名与绝对方位词搭配而成的地理概念、而是地理名词,其藏语义为“旋谷急流的深谷”。 地理名词与地理概念之间的区别,主要有3个:(1)地理名词是本体,代表的是地理實体,比较具体。而地理概念是内涵,表述的是地理实体的一部分、范围比较宽泛、边界比较模糊;(2)地理名词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或准确的物理内涵,而地理概念则没有。因此,一说到地理名词,我们就可以查到它所代表的地理实体的面积等。而一说到地理概念,我们无法查到它所表述的地理实体的面积等;(3)相邻地理名词之间有清晰可辨的界线,而相邻地理概念之间则没有。比如,(过去的)东德与西德之间有边界线。 2搭配正确的地理名词和地理概念 (1)地理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搭配正确的地理名词:①东和西。如,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根据1494年6月7日签订的《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分的东半球和西半球,“东半球既有地,西半球亦当有地,”东单和西单,东的黎波里和西的黎波里,③(过去的)东德和西德,东海和南海,(东)弗吉尼亚和西弗吉尼亚,东马其顿-色雷斯和西马其顿、④东四和西四,东洋和西洋,“西洋布,本国名扯梨布,出于邻境坎巴夷⑤等处”;②南和北。南奥塞梯和北奥塞梯,南半球和北半球,“南半球近太阳,南方夏行,北半球冬季矣,”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以天势分山海,自北而南分五带:一在昼长昼短二圈之间。其地甚热,带近日轮故也。二在北极圈之内,三在南极圈之内。此二处地居甚冷,带远日轮故也。四在北极、昼长二圈之间,五在南极、昼短二圈之间。此二地皆谓之正带,不甚冷热,日轮不远不近故也,”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⑥(亚洲的)南凯比尔河和北凯比尔河,北马其顿、南美洲和北美洲,2011年7月9日独立的南苏丹和(北)苏丹,(前)南斯拉夫,⑦南纬和北纬,南温带和北温带,“欧罗巴大半在北温带内。”“在热带北者,曰北温带;南曰南温带。”(前)南也门和(前)北也门;⑧③中。如,中马其顿、中卫。⑨ 之所以说这些地理名词搭配正确,是因为:①这些地理名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由于这些地理名词中的通名或专名有两个,人们为便于区别或避免混淆,在每对相同的专名或通名前,加上了绝对方位词、⑩组成了“形容词+名词”这一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②这些地理名词有自己的全称。比如,东半球的全称是“东方的半个地球”、东单的全称是“东方的单座牌楼”(题名“就日”)、东的黎波里的全称是“东方的的黎波里”、南回归线的全称是“太阳直射南方时的回归线”、南卡罗来纳的全称是“南方的卡罗来纳”、南凯比尔河的全称是“南方的凯比尔河”等。 (2)地理概念。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许多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①东。如,华东、冀东、陇东等;②南。如,甘南、华南、陇南、闽南、苏南、皖南等;③西。如,鄂西、华西等;④北。如,华北、漠北、陕北、苏北等;⑤中。如,华中、冀中,晋中、苏中等。 之所以说这些地理概念搭配正确,是因为:①这些地理概念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由两个主体地位不相等的部分组成的结构,叫做“处所词连用而成的偏正结构”。其中,主体地位高或地理范围大的是“偏”、是相对处所,主体地位低或地理范围小的是“正”、是绝对处所。“处所词连用造成(的)偏正结构,则遵循‘处所范围原则。具体来说,所指范围大的在前,所指范围小的在后;”②这类地理名词有自己的全称。比如,华东的全称是“中华东部”、冀东的全称是“河北省(冀)东部”、陇东的全称是“甘肃省(陇)东部”、甘南的全称是“甘肃省(甘)南部”、闽南的全称是“福建省(闽)南部”等。 3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绝对方位词与专名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这些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全部表现为绝对方位词在前、专名在后: (1)东。如,东欧,“事果至此,则东欧之社会及政治之组织,其又一次改观固可操左券,奥地利与匈牙利之将来,实为欧洲政界之一大问题也。”再如,东亚,“本报宗旨规例列左:一,维持支那 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二,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三,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发明东亚学说,以保存亚粹。”“心理推大同,东亚开绛帐。” (2)南。如,南欧,“意大利半岛为长靴状,巴尔堪(今译“巴尔干”)则为乱截纸片状。此二岛合依伯利安(今译“伊比利亚”)半岛,称南欧三大半岛。”又如,南亚,“英国何不可依样画葫芦乎?何以铁道不起自地中海岸,横贯南亚而达扬子江,以与西伯利亚铁道相对抗?” (3)西。如,西非,“西非之猴,有蓝面红鼻者,后臀亦蓝。”再如,西欧,“始见欧美订书用厚纸作皮,加以红绿之色而印花焉。自底至面读之,以为希腊、罗马古法,今阅印度婆罗门经已如此。印人守旧,无一效西欧者,乃知出自印度。”三如,西亚,“芬坡尔……尝游历西亚南美,足迹遍天下。” (4)北。如,北非,“雷达使美国战舰在北非的奥兰港外,以一次排炮击沉了二十六英里远处的德国战舰‘琼巴特号。”又如,北欧,“自西历四百五十年至五百五十年,英国人民之远祖沙歌逊人(今译‘撒克逊人)、罂奥路人(今译‘盎格鲁人)、焦滔人(今译‘朱特人)等之诸部落,自北欧起而渐殖民于英国时,初无秩序,复无团结,后欲逐去卑古人、苏割人(今译‘苏格兰人)各土番,始联合而侵击防御,卒结成而称七国。” (5)中。如,中东,“国家主义虽以波斯持和平之结果不实施于中东与近东,然力持以此主义为亚洲政治行动之原则。”再如,中欧,“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回复到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状态去了。这种状态在中欧与东欧特别显著。” 之所以说这些地理概念搭配错误。是因为: (1)它们使用的是地理名词的词序,表达的却是地理概念的词义。如前所述,虽然同样带有绝对方位词,但地理名词的词序是绝对方位词在前、通名或专名在后,而地理概念的词序是专名在前、绝对方位词在后。这些地理概念所表达的词义,其实非常清楚:北爱是爱尔兰北部,中东就是东方中部,东亚、南亚或西亚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或亚洲西部,等等。因此,从词序上讲,这些地理概念绝不属于“处所词连用造成(的)偏正结构”。 (2)它们的全称不符合实际。如果按照现代汉语依次提取关键词作简称的原则,将这些地理名词完全打开,就会发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理名词”:北方的爱尔兰,中部的东方,西方的非洲或北方的非洲,东方的欧洲、南方的欧洲、西方的欧洲、北方的欧洲或中部的欧洲,东方的亚洲、南方的亚洲、西方的亚洲。可事实上,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尔兰、一个东方、一个非洲、一个欧洲、一个亚洲。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3)它们不可被仿造。以“北京”为例。北京北部的正确简称,應当是京北。但我们如果把北京北部颠倒成北部北京并简称为北京,谁知道我们说的是“北京”还是“北京北部”? (4)它们其中的部分地理概念极易与部分地理名词混淆。比如,代表非洲南部的“南非”这一地理概念就极易与南非共和国(Republic of South Africa,1961-)的简称“南非”这一地理名词混淆,代表非洲中部的“中非”这一地理概念就极易与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0-1976,1979-)的简称“中非”这一地理名词混淆,代表非洲西南部的“西南非洲”这一地理概念就极易与曾经的地理名词“西南非洲”混淆,故更名为“纳米比亚”。 (5)它们的部分地理概念其实是地理名词,有他义。近代以有许多是与世界有关的地理概念的搭配都是错误的,存在异议。这是因为,林则徐(1785-1850)、魏源(1794-1857)等人“睁眼看世界”时,突然发现这些自己从未见过的地理概念。于是,使用现代汉语翻译的人在最初接触这些西方人发明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理概念时、或者使用现代汉语写作的人在最初想起这些地理实体时,并未注意东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和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望文生义、直接照搬,犯了食洋不化的毛病。麦鼎华(?-1959)就将Eastern Europe误译成了“东欧”,梁启超(1873-1929)就将East Asia误译成了“东亚”,“中国古代并没有‘东亚的地理概念。”康有为(1858-1927)就将West Africa误译成了“西非”、将Western Europe误译成了“西欧”等等。 4判断绝搭配正误和正确搭配的方法 要判断绝对方位词与通名或专名搭配而成的地理名词或地理概念是否正确,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只要看绝对方位词后面的通名或专名就行。如果它们后面的通名或专名有两个主体,这种搭配就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它们后面的通名或专名只有一个主体,这种搭配就是错误的。掌握这一简单的判断方法后,由绝对方位词与通名或专名搭配而成的地理名词或地理概念是否正确一目了然。 正确搭配的方法,是使用“处所词连用而成的偏正结构”,将所指范围大的放在前面、将所指范围小的放在后面,依次提取关键词作简称:(1)东。将“东欧”还原为“东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东部”后,简称为“欧东”。将“东亚”还原为“东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东部”后,简称为“亚东”;(2)南。将“南欧”还原为“南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南部”后,简称为“欧南”。将“南亚”还原为“南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南部”后,简称为“亚南”;(3)西。将“西欧”还原为“西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西部”后,简称为“欧西”。将“西亚”还原为“西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西部”后,简称为“亚西”;(4)北。将“北爱”还原为“北部爱尔兰”并改正为“爱尔兰北部”后,简称为“爱北”。将“北非”还原为“北部非洲”并改正为“非洲北部”后,简称为“非北”,等等;(5)中。将“中东”还原为“中部东方”并改正为“东方中部”后,简称为“东中”。将“中欧”还原为“中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中部”后,简称为“欧中”。同理,可将“近东”还原为“近部东方”并改正为 “东方近部”后,简称为“东近”。将“远东”还原为“远部东方”并改正为“东方远部”后,简称为“东远”。 在这方面,清末和民国初期就有一些学者翻译得非常准确: (1)清末。这一时期,带有“东”的地理概念最多,尤其是“欧东”和“亚东”。1876年,无名氏写道:“英人策欧东时事者,谓我谓视土耳其为欧洲屏蔽。”1878年,无名氏在《万国公报》第514期“欧东近事”栏目发表了《欧东:电报译记》一文。1902年1月4日,无名氏写道:“吾闻泰西人诟吾国者,曰亚东病夫。”1902年7月9日,无名氏在《外交报》上发表了《论列强亚东同盟之实情》文。1904年5月19日,无名氏写道:“则今日欧洲外交机巧之若隐若现,而将酿为亚东黄族之丰祸者也。”1904年6月18日,无名氏写道:“此战乃遏俄势力出于欧东,”“质而言之,则自食其保全亚东之口头禅语。”1905年3月10日,无名氏写道:“日人既大得志于亚东矣,复何所求?”“而适有吾亚东二万万方里之老大帝国,优足以供六七强国之宰割者。”1905年7月27日,无名氏写道:“兵力所加之畛,虽仅限于亚东一隅,而影响所及,实有掀动世界之势。”1910年,魏兰(1866-1928)在日本刊行的《浙案纪略》一书序中说:“当此二十世纪,亚东大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带有“西”的地理概念,也有不少。1888年,《画图新报》第9卷第3期开设了“欧西碎谈”栏目。1890年,《益闻录》第1015期开设了“欧西杂志”栏目。1907年3月9日,无名氏写道:“直隶:无极县小学堂学生傅永贞等以中国文弱不及欧西强盛……” 甚至,有人同时使用了带有“东”“西”的两个概念。1902年1月4日,无名氏写道:“而欧西亚东,列国平等,无或畸重畸轻焉。”带有“北”的地理概念,相对较少。1910年,(日)日下部、陶懋立在《地学杂志》第1卷第4期上发表了《欧北旅行记(未完)》。 (2)民国初期。这一时期,带有“东”的地理概念同样最多。1913年,汪孟邹(1878-1953)和汪原放(1897-1980)叔侄二人在上海创办了亚东图书馆(The Oriental Book Company)。1928年,《帕勒斯听历史地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五个门都是大路,通海、通沙漠、或通亚洲非洲各大国,所以这成了亚东各国的大战场。”1945年,无名氏在《圣心报》第59卷第8期发表了《八月总意释义:欧东民族重占圣教中荣位》一文。1948年,叶颖林在《宇宙文摘》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欧西假期的起源与习俗》一文。 5结语 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现代汉语也是如此。其中,表达某个地区的某个部分的习惯,就是所指范围大的在前、将所指范围小的在后。在表述一个地区的某个部分时,如果不注意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就会出现简称既有“华北”、也有“北非”这样地理概念词序相反的一对一错现象,就会出现简称既有“冀东”、也有“东欧”这样地理概念表述不一的一正一误现象。相反,在表述一个地区的某个部分时,如果注意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爱北、东中、非西、非北、欧东、欧南、欧西、欧北、欧中、亚东、亚南、亚西、疆南、疆北等地理概念就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已有学者开始使用非西、欧东、欧西、歐北、亚东、亚西等正确地理概念了。 注释 ① “京”义为国都或首都。 ② 卡哩兹是干旱地区居民利用重力自流原理导引地下潜流、实现自流灌溉的系统工程。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为“kariz”,在汉语中还被称为卡儿水、卡尔、卡尔井、卡井、坎尔、坎尔井、坎儿、坎儿井、坎耳、坎井或坑井等。 ③ 东的黎波里是指位于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西部城市的黎波里,西的黎波里是指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④ 古代马其顿地区分为东马其顿-色雷斯、西马其顿、北马其顿和中马其顿四大部分。其中,北马其顿在前南斯拉夫境内,其它三大部分在希腊境内。2019年2月12日,因希腊经常抗议马其顿共和国对希腊马其顿省有领土和文化遗产要求,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⑤ 坎巴夷即今印度南部的科因巴托尔(Coimbatore),今译哥印拜陀。 ⑥ 1562年,法国殖民者以法王查理九世La Karolin椋?550-1574)的名称,将该地命名为卡罗来纳(Carolina)。1711年,该地分为南北两部。 ⑦ 南斯拉夫义音兼译自英语Yogoslav. 其中,Yogo义为“南”。 ⑧ 南也门是指1967 年11 月30 日至1990年5月22日的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北也门是指1918年至1962年9月26日间的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和1962年至1990年5月22日间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⑨ 明朝时,曾在宁夏镇设7个卫: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 ⑩ 也许,只有南戴河和北戴河是个例外。这是因为,这里的南和北分别义为“(戴河)以南”和“(戴河)以北”。 汉语“支那”一词,最早出自(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三藏至印土,王问:‘支那国何若?对曰:‘彼国衣冠济济,法度可遵,君圣臣忠,父慈子孝。”可见,“支那”是古印度人对中国的尊称,是褒义词。 参考文献 [1] (清)魏源.海国图志(百卷本)[M].上海:伏生草堂,1852. [2] (明)马欢.瀛涯胜览·古里国[M].1416. (下转第291页)(上接第288页) [3] 佚名.节气[J].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月刊),1837. [4] (南朝·梁)沈约.宋书·天文志一[M]. [5] (意)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M].1602. [6](英)伟烈亚力.四[J].六合丛谈(月刊),1857(04). [7]汪荣宝,叶澜.新尔雅[M].上海:文明书局,1903(释地). [8]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J].中国语文,1994(05):330-338. [9](美)轩利普格质顿.欧洲十九世纪史(第三编)[M].麦鼎华译.上海:广智书局,1902. [10]? ?(清)梁启超.横滨《清议报》叙例(第一册)[N].清议报,1898-12-23. [11]? ?(清)张通典.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M].1914. [12]? ?(日)中村五六,(日)顿野广太郎.世界地理志[M].(日)樋田保熙译.上海:金粟斋译书社,1902(部乙). [13]? ?佚名.修设亚细亚铁道论(第四十三册)[N].清议报,1900-04-29. [14]? ?(清)康有为.列国游记·英国游记[M].1904. [15]? ?(清)康有为.列国游记·印度游记[M].1901. [16]? ?(德)布列.世界通史(下)(第三编近世史)[M].特社译补.上海:通社久记图书发行所,1903. [17]? ?顾均正.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M].上海:开明书店,1948. [18]? ?(日)有贺长雄.社会进化论(第六十二册)[N].麦仲华译.清议报,1900-11-12. [19]? ?无名氏.中国绝大之危险(第7版)[N].益世报,1917-04-04. [20]? ?蔡和森.中国革命运动与国际之关系[J].向导(周刊),1923-05-02. [21]? ?潘喜颜.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以亚洲史传译注为中心[D].上海:复旦大学,2011 [22]? ?见无名氏.光绪三年九月十二日至十八日西报(西历1876年10月28至11月3日)[A].西国近事新编(第4卷)[C]. [23]? ?无名氏.论公法与强权之关系[J].外交报(旬刊),1902-01-04(01). [24]? ?无名氏.论欧洲外交之机巧[J].外交报(旬刊),1904-05-19(77). [25]? ?无名氏.论兵力足以转移外交[J].外交报(旬刊),1904-06-18(80). [26]? ?无名氏.论日俄战后之大局[J].外交报(旬刊),1905-03-10(102). [27]? ?无名氏.论日俄战后之时局[J].外交报(旬刊),1905-07-27(116). [28]? ?陶成章.浙案纪略[M].1910. [29]? ?無名氏.军事·各省军事纪要[J].东方杂志(月刊). [30]? ?无名氏.论公法与强权之关系[J].外交报(旬刊),1902(01). [31]? ?(英)乔治·亚当·斯密史.帕勒斯听历史地理学[M].万卓志译.上海:上海广学会,192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