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蔺应忠 摘要:隨着时代的前进,现代技术不断更新,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力的推广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化学课程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是许多高中生感到头疼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057 长期以来,化学课程是许多高中教师和学生公认的难点,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化学学习的压力,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负担,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信息时代下,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来丰富化学课堂的内容,也可以综合不同的资源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对于高中化学中的某一课、某个知识点,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很多的教学案例、课件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作用。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不足,仅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各种知识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的教师直接将网络上的资源下载保存,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发送给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编辑和加工,以至于资源本身可能会与课堂教学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学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改进与完善的空间,需要高中化学教师不懈地研究与探索。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师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微课视频等,能够有效地拓展化学教学的渠道。但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于使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对于各种信息化设备与技术缺乏了解,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思想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让教学的形式和环境更加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认识特点,以此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假如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来说比较抽象,难以使他们对这一反应的过程、现象以及蕴含的原理形成清晰具体的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这一化学实验,掌握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和知识原理。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掌握这一实验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导学,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预习,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形成初步的掌握,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许多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加强对学生预习过程的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预习。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研读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并能够运用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了解元素与物质之间的联系;2.理解分散系、胶体等概念,理解胶体的性质;3.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特点。接着,根据这些目标梳理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简要的讲解,并将其以微课的方式录制下来,在课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以此来提高预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运用信息工具,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高中化学课程包含了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中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比较习惯于从具象化的场景中获取知识。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活动,将化学知识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同时,很多高中生难以在整堂课上保持注意力,信息工具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与思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时候,甲烷是一个重点内容,如果只采用语言讲解的方式,难以让学生对甲烷的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和充分的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甲烷的立体图片,将其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别,让学生在视觉上对甲烷这一物质形成直观的感受,对相关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高中化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推动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出丰富有趣的化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工具帮助学生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从而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发展,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的现代化高中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马俭.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8):126. [2]张宏星.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漫谈[J].新课程·下旬,2018,(11):1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