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力开展“补位”教育 强化德育建设 |
范文 | 陈祖洪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408 随着社会上“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数量的增多,以及一些正常家庭对儿童过于溺爱和放纵,都将会造成孩子心理缺失。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情感脆弱、或自私任性、或行动粗暴……。对此,我认为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家访活动为平台,围绕“一个中心”(学生),“三个基本点”(建立“补位”档案、健全“补位”措施、确立“补位”方法),认真开展“补位”教育,强化学校德育建设。 一是全面清查摸底,建立“补位”档案。通过前期的家访活动,针对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进行逐一登记,建立檔案。用爱心为他们护航,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分别给予亲情补偿和家庭教育补偿,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二是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健全“补位”措施。长期开放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学校人格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功能。学生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问题,教师或家长应当耐心地了解原因,引导他们克服难关,如果漠不关心,这些问题就可能成为孩子发展中的障碍。因此,学校安排每期活动有主题,每月活动有侧重,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周会和一些知识竞赛等为载体,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乐于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大力探索家校合作的教育途径,确立“补位”方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有机联系的,也是互为补充的。用赏识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浓厚的兴趣,有自己喜欢的课程和图书,有自己喜欢玩的东西,因为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热爱生活,也才会健康的发展。孩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真正的学习和接受知识,因此要引导家长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之余还应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从孩子的现实基础出发,不要揠苗助长,坚持鼓励,让他体会到成长发展的信心。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不断联系,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共同营造“补位”教育的方式,让“补位”教育“入情”、“入理”、“入心”。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德育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