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的培养 |
范文 | 左小芳 摘要: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地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发挥余地,只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老师就不要去代替,只要学生愿意独立思考的,老师就不去暗示,给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体会学习的愉悦。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266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该怎样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首先,就是不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行为采取限制,使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其次,就是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探究的“安全感”。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北师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内容,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去进一步认识它的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探究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探究方法——操作。去经历操作的过程,丰富操作的经验,体会操作的结果是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个决策服务的。怎样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画图”和“旋转”。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尽力营造一个和谐、亲切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经历、思考和感受,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2.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学生是探究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发现及把握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要素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多种途径和办法;鼓励学生在小组情境中探究,让有益资源共享;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以减少解决问题中疑点或挫折;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见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每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理解,以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问题1:只认定探究式教学方法,否定了其它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于是教师上课时就无休止的追求探究来取代必要的讲解,还以为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其实是误解。 例如:北师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抛掷一硬币时,“正反面向上”的概率谁大?并自行分组做实验,去探索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抛掷硬币,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的大小。 问:1.每组抛掷硬币1次,5次,50次,分别计算“正面向上”的概率。 2.各组互相汇总实验结果,再计算“正面向上”的概率。 3.通过实验分析“正面向上”的概率的规律。 在期间,学生的活动场面热闹,甚至点混乱。最后,教师总结的提问:通过你们的实验,“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规律是什么呢? …… 这节活动课,从表面上看的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但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很多学生实验也不规范,数据也记录不详,结果弄得五花八门的,与前面学生的猜想相差很远。可见,探究式教学运用不好,就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 所以,为了增大这个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注意: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可配合讲解,在“导”与“点拨”上下功夫。点拨要精,切中要害,点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这样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发挥探究的最大效益。 问题2:探究中不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困生。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从目前来看,探究式教学大多采用分组探究,可是从探究方案形成到实施等过程中,只是少数做,多数人看,多数同学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出现多数同学对探究方案不理解、探究课变成看热闹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状况。 所以,为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注意:首先,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各小组长要对组员明确的分工;然后,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了解,对在探究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合作较好的小组要及时地表扬,对做的不够好的小组指了其不足之处;最后,还要有意识地展示合作较好小组的探究结果,以示激励。 问题3:数学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按部就班。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但有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就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探究”,把传统的“满堂灌”换成“满堂问”,把师生间的对话庸俗化,一问一答,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套子里。 所以,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作组织者,引导者,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讓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促进教学理解,在探究中学会创新。所以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要有计划的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探究活动,并及时对其各种积极表现进行肯定,以鼓励创新。 总的来说,通过探究性学习,教师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走出探究式教学的误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探究式教学就会在新课程实施中绽放出它的光彩。 参考文献 黄玲利.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2):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