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范文

    廖维国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德修养,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在内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合理实施,打破固有教学理念的禁锢,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综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70

    引言

    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并不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对本门课程并不重视,加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学生对此课程并不感兴趣。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受阻的局面,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以往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的重要性

    1.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助力

    初中阶段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历史这门课程中包含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的记载,以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将产生直观影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重要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提升。

    2.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任务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教材内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还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文化意识,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各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具备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灵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提升的有效措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1.将历史与知识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目的,并非只是局限于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能够从历史知识中总结事物发展以及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个人客观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思想和理念。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对未来进行有益探索,追根溯源,这有利于对历史动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通过将历史知识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知识的以往机械性记忆。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历史与知识理论有效集合起来,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予以合理化拓展,将历史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等向学生介绍,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历史。比如,在新中国外交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届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适当渗透,使学生们能够对历史加深认知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水平和核心素养。

    2.渗透核心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理念,教师应通过课程指导,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结合史实资料为这一趋势的发展提供佐证,其中包括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诸侯国的兼并,使民族、地区之间联系不断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在纷乱的战争中,人民苦不堪言,对于国家统一有着强烈的愿望;同时秦朝经过改革日益强盛,也是历史选择秦国实现统一的必要条件。还有在历史发展长河的分分合合中,分裂不一定是历史的倒退。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从历史资料中探究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MYM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述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MYM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一心投身于国家建设,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不仅仅包括爱国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归属感MYM自豪感,来提高學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教师可以讲述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所取得的经济MYM政治MYM军事MYM外交上的进步和成果,还可以讲述我国从古至今辉煌的中华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

    教学活动的开展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教材内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充分了解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规划。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安排进行后续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促进初中历史整体课堂效率的高效提升。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文学和美术、现代音乐和电影的讲解过程中,联系之前的两次科技革命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艺术作品进行联想教学,了解这几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学习生涯的无法跨越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提升的重要一环。学习和研究历史,对于培养学生客观公正以及思辨的意识与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定彪.关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166-167.

    [2]刘述贵.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20(10):180-181.

    [3]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79-8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