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科学管理,以德育人
范文

    齐瑞

    摘 要 “因材施教”理念是孔老夫子提倡并亲身加以实践的,高等学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阶段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引导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大程度发掘学生发光点及自身效能,就必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文章以现阶段普通高校零零后大学生主体为研究对象,就因材施教在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原则性及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因材施教 辅导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及发展,“代沟”年限正在不断缩短,“80后”“90后”大学生以十年为“一代”,“9 0后”“00后”大学生以五年为“一代”,每一代大学生不仅在思想方面是有所差异的,其个性也是多元化、差异化、趋异化。如何加强现阶段普通高校零零后大学生主体的思政教育,如何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受到“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式教育,对大学生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必要性

    1.1大学生多元化

    不同的家庭环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诸如:思想前卫、思维活跃、成为网生代……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品质性格、价值观的不同使他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辅导员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对单个学生单独分析,找到学生闪光点,为不同学生搭建不同舞台,避免集体教育形式化与一般化,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2教育大众化

    我国高等院校从90年代开始扩招,高等教育要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拓展,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致使学校高质高效的常规教学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大学生群体的扩大与“贬值”使大学生出现了定位混乱,因此,思政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文化背景、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等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

    2原则性

    2.1尊重和承认个体差异,树立正确教育思想

    尊重和承认个体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辅导员只有承認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才能发掘每个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对指定对象的教育与指导,实现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思政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2.2以人为本,强化引导

    作为一名辅导员,既要对学生做到坦诚与信任,又要学会换位思考,还要花时间了解学生的特长。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多进行精神鼓励;批评要讲策略,关键在于指出错在哪里而不是指出错者是谁;积极听取学生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护学生热情。在充分考虑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自觉接受教育。

    3策略

    3.1了解学生,明确特点

    大学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勤奋好学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体特长型,“热爱生活,更热爱文体”;组织管理型,热衷于班级,院系工作;碌碌无为型,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

    3.2因材施教,科学管理

    对于勤奋好学型学生,积极推荐这类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尽早投身科研课题。第一,教育此类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跳跃性思维和感性理解,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能力的培养;第二,以项目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创造有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第三,提早交流保研、考研、出国等问题,争取让其在学术领域有更长足发展。

    对于文体特长型学生,积极动员其参与文艺和体育赛事,通过竞技性赛事使学生得到锻炼,使其能更快地成熟成长。第一,当赛事来临时,将特长学生叫到办公室面谈,一方面可以使其有第一手资料而准备更充分,另一方面可以打消其惰性,“逼其参赛”;第二,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结果不重要,过程最美好”观念;第三,评奖评优会着重倾向这部分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在以后生活中继续保持非凡的积极性。

    对于组织管理型学生,辅导员只需要把握大方向,权力下放,让学生当“主角”,使学生在具体事务工作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第一,细化学生管理权限,推行学生管理承包责任制,令班级班委,学生会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第二,每学期学生干部要完成述职,通过对前期工作总结及后续工作规划使其更好地发挥主体性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第三,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对学生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成绩较差者给予撤职处理。

    对于碌碌无为型学生,辅导员需抱有“不抛弃,不放弃”心态,尽早帮助此类学生完成转型。第一,将学生在校表现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通过家校努力,使学生明确目标;第二,充分发挥校企联系纽带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与专业相关的工厂或企业里实习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四类培养策略可以交叉、重叠进行,高等学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表现从而进行动态区分,建立不同类学生群体数据库,“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式开展思政教育及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水平,真正做好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刍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