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许叶彪 摘要:历史故事具有“通俗、有趣”的特点,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心理发展不稳定,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这时候历史故事的引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将其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运用策略; 特点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76 历史故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产物,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或人物的讲述,描述了某个社会的文化形态。讲述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历史进程及事件发生背景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历史故事内涵分析 历史主要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是对人类活动进行记录的学科;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借助叙事的方式,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进行描述。历史与故事虽然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是由故事构成的,许多故事都是由历史演变而成的。因此,历史故事就是历史与故事两者的结合体,主要是借助故事的形式,对人类活动的历史进行讲述。 历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素材,将其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趣味性。历史故事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具有连贯曲折的情节,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将其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2)教育性。历史故事是故事与历史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在学习历史故事时,学生还可以在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人物事迹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针对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受到教材的内容安排等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接触陌生的现象,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历史故事的融入,可将历史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生动、具体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故事中,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置悬念,调动内驱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学部分,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引用几个微故事作为一节新课的导入,设置相应的悬念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感。 例如,在介紹安史之乱时,让学生理解安史之乱产生的原因是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唐朝腐败的重要原因是唐玄宗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在教学时导入杨贵妃这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导入新课,设置悬念,让学生理解该诗就是描述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命人千里迢迢送入宫中的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对杨贵妃十分纵容与宠溺。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唐朝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让学生理解了唐朝后期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唐朝衰败的其他原因。通过这样的微故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怀着探究的心理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总是习惯于全神贯注地倾听故事,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微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历史课堂上,那么,在历史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形象诠释,理解概念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历史知识晦涩难懂,有的历史课堂也很压抑,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够通过插入一些微故事来形象地诠释当时的历史背景,那么,学生就可以较为轻松地理解这些历史概念了。 例如,在讲到汉武帝时,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人物并不了解,这会使历史课堂陷入沉闷无趣的局面。教师可以在讲述本节内容时,制作一个关于汉武帝的人物介绍,中间插入一些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事件的意义。如“金屋藏娇”、“苏武牧羊”等,学生从这些小故事中对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难度。具体形象的历史故事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去研究汉武帝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收集更多关于汉武帝的历史故事。实际上这些历史微故事是对教材中历史知识的具体诠释,在使学生了解历史细节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历史概念,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3.讲述历史故事时注意语言的表达,要以“情”动人。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作为一名中国人,对国家的情感是自然而生的。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表达要有趣味性,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展现历史的精彩。 历史是一面镜子。邓世昌、林则徐……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我们脑海中栩栩如生,他们为国捐躯,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 例如,在学习中国明清史时,引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利用故事进行表述与演绎,并提出“他们为什么会成功”这一问题,使学生感受他们高尚的品质,在故事教学中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4.注意课堂结尾,做好升华。 课堂教学不能“虎头蛇尾”,必须从一而终。潦草了事的结尾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也不利于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提升,影响了整堂课最后的结果。所以,在课堂的最后,同样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升华、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再次回顾,真正理解。 总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用好了课堂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但是,这也需要历史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能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又能保证故事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赵碧兰.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13):138. [2]徐波.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神州(上旬刊), 2018, 000(021):132. [3]胡立.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19(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