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 |
范文 | 马国才 周少林 李康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从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出发,通过创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等途径,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道德和知识分子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6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所有其他课程必须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尊重,才能使各种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得以对等。在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而且其他课程也必须利用自己的课堂,结合课程的特点。本身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互相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互补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是普通高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德育”。 高校体育课程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程与政治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体育课程通过实践从根本上塑造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思想领导作用和立德树人的作用,是我校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1.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普通高校中,高校思想政治课不能正式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主要是教授。内容不能与当前社会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动员起来。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要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要素。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无形教育,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关系分析 除了技能和身体素质目标外,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主要表现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公平竞争,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高校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础和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同,是实施体育课程的要求。目标。体育精神包括荣耀,集体主义,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精神核心。这些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他们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挖掘,引导和升华,改变体育课程,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相反,他们应该采取更深入的观点。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 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3.1 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 作为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大纲文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和完善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树立“课程思维与政治”的概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模块写入高校体育教材。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人格素质教育等目标和任务,确保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2 灵活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可以组织项目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篮球课程中,在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您可以组织班级篮球比赛。当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罚球时,他或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并使用了技术行动的实际过程。在竞赛中,学生还可以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勤奋的意志力,永不放弃,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教学组织的形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学习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既能展示自我,又能帮助他人,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助人的素质。正确引导学生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3.3 建立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忽视了体育的道德教育功能。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但没有相关的德育评价体系,削弱了体育的德育功能。因此,要实施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提炼标准,教师应注重体育的德育功能,积极探索体育的德育价值。 课堂习惯不仅是确保体育教育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文明礼貌和组织学科等思想教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严格执行考勤评估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和规范意识。坚持体育委员会轮换制度,讓更多学生担任体育委员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借用和归还体育器材的过程中,体育委员会培养出一种热爱集体,保护公共财产的优质品质。教师应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运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素质,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困难。 4.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要注重时代的要求,不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的思想和身体得到深化。体育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手段,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大力培养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精神和思想政治理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积极主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田天.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4):286-287. [3]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4]陈兵,张京京.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隐形育人功能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226-2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