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
范文 | 刘显威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的特点来了解社会信息,拓宽视野。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顺应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关键词:信息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05 引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学子学习的主动性被更多教师所重视,教师期望利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子在自学中完成知识吸收,同时提升其不同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自主性更强的过程,无疑可成为培养学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思政课堂可以拥有更多可能,但为保障教学效果,做好学子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授课中仍需坚守思政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了解以信息技术培养学子核心素养的原则,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为学子提供核心素养成长的优良环境。 一、信息技术给初中道德与法治带来教学新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科,虽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校的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轨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意义感和价值感。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已由最初的信息传播工具,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控制力量,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对学生产生着强大的控制力和诱惑力,导致学生的异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学进行优势互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当前封闭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轨;还有助于拓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空间,顺应当前“零存整取”的教与学模式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和家长随时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要点 1.信息化教学计划的制订 首先,要完成初中学子思政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子需要、教学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计划的优化,最终实现学科素养培养、思政教学间的有效结合,构成思政教学系统体系,让思政教学更具侧重点,更有计划和方向。其次,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对个人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提升,掌握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并可学习PPT课件、微课课件的制作,保障教学内容永远符合教学整体需要,为学子核心素养提升打好基础。再次,各个学子的思政基础、学习需要均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授课中要对学子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及学习问题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开展针对性、分层性教学,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子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重视,最终引导学子培养正确、合理的思维习惯,使其从思政教育需要出发完成学习,完善个人的核心素养。 2.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观点和内容只能通过教材和教师传递出来,呈现模式单一,学生对纯理论化的“说教”感到厌恶和排斥,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而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声影图文等多重方式,来呈现道德与法治理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让学生在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色彩丰富、画面清晰、内容直观的展示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精神,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之中,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拉近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生活化教学成为现实。 3.应用微课视频资源开展教学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广泛运用,微视频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其短小精悍、信息集中、形式丰富、简单直观、使用便捷的特征,逐渐成为师生追捧的对象。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化静为动,能够有效破解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提升知识传授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基础知识的讲解时间前置到正式课堂开始之前,将正式课堂用于为学生答疑解惑,师生互动,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选择地进行微视频的观看,自主选择播放时间、播放地点、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达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巩固练习的多重目的。例如“少年的担当”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录制动画短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教材内容的情境展现出来,然后通过:“你们是否有相似的经历?”“为什么说我们已经走向世界?有什么现象?”等问题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和探索,解答自己的疑问,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形成对“少年的担当”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结合“宅男宅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帮助学生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爱国意识和奋斗思想,在完成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弥补了黑板、传统白板及多媒体的不足,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提供了更为广阔、轻松和平等的平台,让教学更具多样性和生命力。例如在“中国人中国梦”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查找有关中国梦的歌曲并播放,让学生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情感共鸣。随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和探索当前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脉络,强化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不可或缺。但是,在具体教學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应用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趣化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盘活学生思维想象,进而达成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天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61-63. [2]聂爱春.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7-68. [3]谢玲玲.现代教育技术与道德法治课堂教学深度融合[J].华夏教师,2020(06):7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