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
范文 | 汪文忠 摘要: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主流趋势。如何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培育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174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做好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教师光荣而又艰巨的一项重任。其中,小学数学涉及各类数的认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同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单位换算等一系列内容,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数学思维、灵活运用相关技能、促进智力发展变得极其重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记忆,课堂氛围更加被动、严肃、无趣,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倦怠情绪,阻碍学生学习。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渐发生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变,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重在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其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根据教师任职年限与工作经验的不同,可将其分成实习类、骨干型、即将退休型等不同类型[1]。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与传授度、课堂掌控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各有所长。因此,教师们可结合自身优势与劣势,在学校的指导、安排下,结成“1帮1”“传帮带”教学互助小组,通过彼此间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不同形式,取长补短,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共同探索高品质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授课有效性。 (二)课堂温故知新 数学学科重视知识的逻辑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有效地提问,及时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已学知识点,这也有助于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2]。例如,在讲授“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一内容时,以学生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为引导,教师可在黑板上先画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对学生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快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进一步得出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随后,再画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得到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结论,再进一步延伸到多边形内角和的算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需有效联结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高效利用生活化数学素材 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厌倦。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展开思考。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他们接触到的一些生活实例,如:(1)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运来一批橡皮擦,卖出356个,剩下228个。文具店总共运来多少个橡皮擦?(2)妈妈买了15朵鲜花,每3朵鲜花插一个花瓶,总共可以插几个花瓶?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看到过的三角形图案,例如桥梁、金字塔、积木等,再学习三角形的边、角、顶点、高、底、稳定性等内容。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节内容时,可通过展示一些国家的国旗、窗花、地标等图案或自行剪纸,帮助学生学习对称轴、图形的平移,补全图形等内容。总之,教师要正确把握小学生的思维习惯,结合生活经验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3],帮助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在展开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学习方法能够同步提高。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且学会测量角度.建立三角形的空间概念。其次,為了保证课堂教学完全国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常见的三角形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际事物,更加直接地了解三角形的不同特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测量三角形的角度,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改变三角形的角度和形状.那么这件物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强化对于三角形性质概念的认知,并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三角形作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的探讨.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做好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1):97-101. [2]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184-186. [3]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0(03):92-95. [4]张朴.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04):95-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