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教于乐 |
范文 | 温超云 摘要:在新课标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探讨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253 引言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没能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素养还不成熟,教师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很难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借助游戏教学,导入数学知识。 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导入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购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物品,一部分学生扮演人民币,自己想好物品或人民币的价格,在游戏中寻找与自己价格相同的朋友,或与自己的价格加起来能购买物品的朋友,提高对元、角、分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游戏形式,尝试购买多个商品,自己加减价格。通过体验购物的游戏方式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不仅能愉悦学生的身心,而且能顺利导入教学内容,逐渐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关于位置和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课堂游戏。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司机、村长、农夫,然后,向学生出示游戏规则:司机遇到农夫要向农夫打听去村长家的路,按照农夫的指示找到村长家, 再按照村长的指示找到农贸市场,如果顺利找到,则成功过关。这样的游戏情境介绍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报名参与。教师要为每个小组计时,最终用时最短且成功找到农贸市场的小组赢得比赛的胜利。教师要为赢得胜利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与方向和位置相关的知识。 二、组织学生竞赛,提高参与意识。 小学数学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落实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播数学知识, 而且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想要提高数学思维和素养水平,学生就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表现欲、竞争意识强烈的年龄特点,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教师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提出问题,如学校在超市的哪个方向,第一组回答,再由第一组向第二组提出问题,第二组回答,依次类推,通过接龙的方式进行知识竞赛。某一小组如果回答错误或没答上来,就被淘汰。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与组员共同收集和分析数学信息、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教学知识,从而促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又如,在学习计算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计算竞赛。教完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混合运算比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的学生获得胜利。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好胜心,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比赛,通过比赛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和数学能力。 三、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从而更刻苦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以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现实数学价值。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可以制作微课件进行教学。比如,今天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零食,旺旺大礼包的标价是60元,妈妈付款的时候只付了40块,请问大礼包是几折出售的?学生看完视频,算出了是打了六七折,接着又观看微课, 隔天妈妈又带小明去超市买了两箱酸奶,原价120元,现在八折出售,请帮妈妈算出应付多少钱,妈妈节省了多少钱?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快速学会了折扣问题,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项目教学法近些年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教师应为学生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内容设计、实施及成果展示。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和同伴积极合作,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还将在成果展示中有效地提升表达能力。因此,这一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能够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组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展开数据调查。有的小组选择了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有的小组选择调查班级学生身体素质,有的小组调查本校学生对社团的选择等。小组需要根据数据调查的目的找资料、设计方案,明确成员分工,一步、一步地展开项目研究。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在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数据的调查分析,结合学习内容,形成最终成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梁新君.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20(3):1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