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提升方法
范文

    邹胜才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积累数学知识,对数学世界进行探索,还是为了对今后更深层次理工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明确自身肩负的教学职责,要带领学生学好数学。但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仍存在数学教学开展不够深入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分析;有效性;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360

    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知识点繁杂、逻辑性强,虽然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但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知识进行快速吸引,其难度依然不小。因此,老师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将符合教与学发展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引入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灵活的数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未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下的教学环境中,涌现出了很多种创新的教学设备,而现实情况中,一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现代化电教设备的研究,无法对其合理运用,导致教學资源的浪费。另一部分老师虽然有利用电教设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但对其利用仅局限在对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下载和原封不动的呈现中,这样表面的运用难以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物不能尽其用时,会增加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负担。

    2、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其育人作用的发挥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习,在长期运用固定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化的教学思维,使自己成为了“教书匠”,未将助力学生发展规划的作用发挥出来,影响了老师育人作用的发挥。导致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次要原因与部分学校招聘老师的标准不高有关系,让教学能力不高的老师进入课堂。同时,也没有定期对数学老师进行培训,也未设计一些教学竞赛活动,使部分老师的教学存在懈怠心理。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能否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直接会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行为、学习积极性有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声”“光”“形”“色”四位一体的优化,能轻松将抽象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立体化的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全面把握,真正让学生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比如在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舞蹈演员的视频,学生在观看中看到了开合纸扇形成的扇形图案。由于学生看之中会伴随着思考,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什么是扇形,针对学生们的发言,老师及时做好错误纠正以及补充工作,让学生对扇形和弧形的定义进行理解,并让学生尝试以公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本节课的整个教学之中,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之中,其深层次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微课教学,重构定位课堂角色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学生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角色,老师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弱化,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会让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要重新定位课堂角色,让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则扮演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角色就可以了。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其合理运用,能将每节课的内容浓缩为10分钟左右的精短视频,让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观看和学习,让其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一课时,为学生播放思维导图结构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直观、清晰的观看中,对新知识有初步了解。同时,在视频最后,要为学生呈现几个问题:二次函数三种表达式存在怎样的联系?之后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探究,期间,老师要加强对其探究过程的关注,必要时及时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主动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生活情境的创设,能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应用奠基,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生活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价值,所以情境中必须要体现出数学问题,在学生思考中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给予充分的思路指导,以让学生在与老师互动中,打开思维的闸门。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重大。因此,老师要明确数学教学工作的任重道远,要始终以最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实施创新、针对性的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真正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志美.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17(18).

    [2]庄佩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6).

    [3]王世誉.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 现代交际. 201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