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艺术性识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范文

    巫永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学习能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分析汉字结构,探究汉字字义能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开展随文识字和字族识字活动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参与文字游戏,讲述汉字主题故事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47

    引言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之认知水平有限,在识字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加大低年级识字教学力度,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和书写习惯。

    一、从繁到简,强化融通归类

    汉字数量众多,教材在低年级课文中所规定的识字量也相对较大,如果逐个地教学,不仅任务繁重,而且会打击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归纳生字的共同点,把握其中这些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对其进行归类。比如,中《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的生字,都是一系列的动词,如“抱、捧、扔、扛”等,学生在整体认知的过程中进行发现和体悟,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些生字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相关;其中“抱”“捧”这两个生字,还是典型的形声字。这一课中的生字具有鲜明的共同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进行联系和思考,教师要提升学生内在的言语实践和梳理,在积极分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门类,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地生长。

    二、结合字义,树立审美态度

    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将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尝试理解字义,提升同义词的识字效率,这样学生才能提升审美态度,更好地去体会汉字的美。学习《传统节日》时,围绕其中的汉字,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字义展开审美辨析,促使学生生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以“十五圆月当空照”中的“圆字为例,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形似汉字“园”,然后鼓励学生加以辨析,说说这几个汉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大家看?圆'这个字,它原本的意思是指圆圈的圆”。大家看圆圏是怎样的一个形状呢?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圆圈上的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学生有所体会:“给人圆圆满满的感觉。”“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圆满、团圆,所以,我们将八月十五这个月圆的日子称为中秋节。”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分析“园”,让学生了解其多指公园或者园子。在这样一番比较中,学生分清了“圆、园”这两个汉字的意思,同时也认识到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对探究汉字的美也产生了持久的兴趣。

    三、随文识字,观照整体语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以识字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汉字学习进行思考,促使思维获得发展和提升。随文识字就是一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它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识字,这样学生就能探究汉字在语境中是否有特定的意思,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结合文章的整体语境分析字詞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对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以“难过”一词为例,笔者先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说说文中的“难过”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可以说是难过。”有学生回答:“有时候,身体虽然没病,但是心里不好受,这也叫难过。”还有学生提出:“生活困难,没办法过日子,也叫难过。”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语境,看看文中的“难过”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小壁虎受伤了,尾巴没有了,所以这里的'难过”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的意思呢?”笔者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这时候小壁虎已经失去尾巴很长时间了,很快就要长出新尾巴了,还会痛吗?”学生忽有所悟:“它好几次借尾巴都没有成功,所以这里应该是指心里难受,是伤心的意思。”在学习中,学生结合语境,终于理解了“难过”的意思。笔者接着引导学生用“难”字组词,并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分別是什么,从而拓展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在语境中识字,能让学生更好地将阅读和识字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思考,不仅能理解这些字的字面意思,而且还能深人语境,理解汉字在文章中的意思,进而获得思维的发展。

    四、讲述主题故事,升华民族情感

    汉字中有不少形近字、同音字和多义字,学生很准将它们区分清楚。小学生普遍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要围绕汉字文化设计有趣的主题故事并讲给学生听,在故事中还要渗透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贝”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可结合中国古代的货币编写一些主题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从而生发出民族情感。“大家知道?刀'的意思是什么吗?它不仅可以用来指一种武器而且还可以用来指一种刀形的货币,这种货币就叫刀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刀币,大家看,我国钱币的历史是不是很悠久呢?你还知道哪些古代钱币呢?能否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后发现:“原来我国还有一种货币,叫做布币”,布'原来也是货币。只是这里的布”不是布匹的意思,而是一种铲状的农具。”还有学生发现“泉”也有货币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货币能像泉水一样流通,所以用“泉”来指代“货币”。在讲述主题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一些常见的汉字原本都有钱币的意思,学生因此了解了古代钱币的演变,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论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将识字学习穿插在阅读、写作等各种语文活动中,不仅能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汉字,更能让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群.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9.

    [2]曾翠玉. 让汉字教学与美育同行——探寻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三美”[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2):17-19.

    [3]戴迪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5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