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
范文 | 吴美芳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54 引言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探索,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灵感,最终使学科知识在生活教学中得到升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1.学生缺少课堂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其他学科上。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多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问题。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中。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点记忆,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自我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记忆力水平降低,对知识点的理解尚浅。没有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课程当中。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科知识共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老师认为只要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就可以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但由于选取的案例不够贴切,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所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过于片面性,大多以形式主义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为达目的而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使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很难进行生活实际拓展,对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无法用理论性知识解答,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降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素材生活化 道德與法治是一门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素材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到与当前课程有关的素材,进行课堂导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进行“公民基本权利”的教学时,教师能够在进行教学之前通过对于课堂的整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对课堂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述“小明”一家的一天,小明的爷爷奶奶已经退休了,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妈妈是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吃过早餐后,小明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去公园散步。在故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进行提问“小明一家人的生活体现了哪些公民基本权利”?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对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课程进行引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这样做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在课程过程中进行思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归纳与总结能力等,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情境生活化 情景化教学是具有直观性教学的方式,教师能够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有效性。教师能够设置生活情景化、情景化问题、情景化故事等,更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 例如:在进行“公民基本权利”的教学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于某故意伤害案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感受于某以及其母亲的心理变化。在情景演绎结束后,教师能够向学生提问“于某和他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这个案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等。 在进行情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对他们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情景化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3.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让学生对课堂进行巩固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利用教师布置的作业明白上课过程中还不清楚的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完成课后作业,促进作业发挥作用,就要转变传统枯燥的习题式作业模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生活化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投入,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放松。 例如:在进行“公民基本权利”的教学时,教师能够为学生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对家庭成员进行采访,记录家庭成员一周内的活动,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整理出家庭成员的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公民的哪些责任与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最后,教师进行整理。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内容是分不开的,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同时,还能够通过家庭作业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想要提高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做到以身作则。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健全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在方方面面进行创新与调整,从而实现学生高水平的德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培养新青年。 参考文献 [1]孙娟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延安大学,2020. [2]戴久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0(19):24-25. [3]魏艳香.信息化与生活化思维融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5):93-94. [4]张兰静.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智慧,2020(10):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